普通人怎樣才能成為高手?

大家好!我是鮮謀君,和大家一起成長,慢慢變富。

普通人怎樣才能成為高手?

普通人要想實現階層跨越,沒有資源,沒有背景,就得盡最大努力的成為一個行業或專業的高手,擁有受人尊敬的地位,可以獲得超於常人的收益,憑藉個人技能慢慢變富。

那一個普通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高手?比如成為:知名作家、職業運動員、職業圍棋手、知名音樂人、醫生、律師、程式設計師等等。

第一反應就是努力學就可以了啊!是的,努力提高自己肯定是沒錯的,就像流傳很廣的“10000小時定律”,只要你在一個行業付出了10000小時,你就是高手了,但真的這樣就能夠達到嗎?10000小時按每天8小時大概是三四年,就按8年算,一個人22歲畢業,在一個行業工作8年,那30歲的基本上就是高手了。

實際情況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高手是極少數的。而且高手和普通人的技能差距非常大,韓寒曾寫過一篇文章《我也曾對那種力量一無所知》,一群高校足球校隊聯盟隊被職業兒童預備隊踢成20:0;檯球業餘高手“賽車場丁俊暉”輸給職業冠軍“九球天后”,大家可以搜搜看下,文章寫的很有趣,也很發人深省。

這些成為高手的人,到底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答案來了:高手是按照

刻意練習

的方法在訓練自己。

《刻意練習》是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學家羅伯特·普爾合著的一本書,不同於“10000小時定律”這種暢銷書作家的憑感覺出結論,埃裡克森和普爾可是做了大量的考察、測試、實驗,然後總結出的這套刻意練習方法,有心理學、生理學的科學基礎,有廣泛的成功案例。這是近幾年來對鮮謀君影響較大的書籍之一,類似於《葵花寶典》、《九陰真經》一樣的存在。

劃重點,什麼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有目的的練習,能透過反饋不斷進行糾正,任務難度要不斷走出舒適區,有足夠多次數重複迴圈練習

看起來不像至高的武功秘籍嘛!有點像地攤貨啦!這個定義是我從書中提煉出來的易於理解的描述。《刻意練習》的書中寫的很高大上,裡邊有無數的示例,引經據典,但是書很長,閱讀需要很多時間,啃起來比較費勁,鮮謀君總結其核心內容向大家介紹下,希望大家在較短的時間吸取更多的知識。

普通人能和天才比嗎?

普通人能和天才比嗎?看起來似乎是廢話,但埃裡克森分析過無數的天才案例,發現

天才就是普通人刻意練習的結果

。天才莫扎特在7歲具有完美音高,正常條件下,每萬人中只有1人具有完美音高,根據科學測試:對招募的24個2-6歲的孩子,進行長達數月的刻意練習,最終全部都可以實現完美音高。莫扎特的父親是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莫扎特從小就接受父親的訓練,完美音高是訓練的結果。人人都可以成為莫扎特,聽起來很雞湯,可事實就是這樣。

人人都可以成為天才,很振奮人心啊,具體該怎麼做呢?先潑點冷水,刻意練習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藥,它有其適用範圍,大家要分辨使用場景。刻意練習適用於行業內已有無數高手存在,且已經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學習寫作、打羽毛球、下圍棋、彈鋼琴等等,有無數的前輩高手已經在那裡,學習的書籍、訓練方法也已經總結很多。刻意練習不適合開創性思維的行業,比如新材料發明、新產品研發。

下面我們來看看刻意練習的幾個關鍵部分:

有目的的練習

首先需要找到行業中的資深教練,根據自己基礎制定練習計劃。

練習計劃要詳細具體,提高的目標清晰可達成

。資深教練一眼就能看出我們目前的水平,哪些地方是短板,需要怎樣加強,可以提供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按對應的練習計劃,肯定是練習效果最好的。大量的練習會在大腦中形成心理表徵(可以近乎理解為心理條件反射),心裡表徵越多越厚則行為愈是不假思索就可以完成得很好。

很多人學習羽毛球,都是大概熟悉下規則,就抓拍開幹了,那就只是玩玩而已,就算打球的時間再多,在小有訓練的普通高手面前都是小菜一碟。羽毛球教練會從最基本的握拍、步法、發力擊球,到高遠球、網前小球,戰術技巧等各個方面提供最佳的訓練方法,這些方法都是無數高手的訓練成果,無疑是最佳的。沒有專業的教練指導,肯定是能打球的,但是要想打贏別人,想要成為高手,那基本不可能。沒有高手指點,“九陰神爪”就會變成“九陰白骨爪”。

再拿跑步來說,如果只是鍛鍊身體,出出汗,那自然是不用教練,個個都會跑,但如果是想參加馬拉松,或者沒怎麼跑步的人想在短期內達到25分鐘跑5公里,那還是要請專業的教練來指導,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一味的自己發狠猛跑,搞不好還傷了自己。要考慮到肌肉48-72小時的恢復,需要間歇跑;要考慮心臟、肺的承受能力,需要循序漸進;跑步的落腳點、步頻,姿態等等都影響跑步的效果。

教練制定的計劃一般都很詳細,能夠努力做到,比如高遠球揮拍每組100次,做3組;米字步每組50次,做5組等。都是針對當前學員的水平來制定,完成有難度,但可以做到。有些人練習做俯臥撐,原來一次能做5個,想3天就要做一次完成20個,目標太高那肯定是不可持久的。同樣目標太低的話,長期鍛鍊也不會有多大進步。

及時反饋糾正

刻意練習一定要有及時反饋,對於自己做錯的細節,教練及時指出並更正,這是水平進步的基礎。很多人羽毛球打了幾年甚至幾十年,握拍動作都不對,沒有人反饋給他,或者他習慣了,不肯改,所以水平一直原地踏步。

走出舒適區

大多數人在新學一樣技能時,進步神速,但幾個月過去後,掌握了基本技巧後,雖然也還在不斷練習,但就沒有什麼進展了。

這個時候很關鍵,一定要走出舒適區,尋找更高一點的目標來達成,會有點費勁,但是隻有這樣,水平才能持續提高

。走出舒適區就意味著逆人性,就會很累,但是一定要明白舒服就意味著停滯不前。高手之所以成為高手,就是因為他們一直保持一步跨出舒適區的狀態。這就像《葵花寶典》就在這裡,來練啊!很多人做不到嘛!當然只要你明白這個道理,在想成為高手的渴望下還是能努力達成的,比《葵花寶典》容易許多。

街邊下象棋的老大爺對陣學象棋的小學生,最開始可以輕鬆勝出,但隨著小學生上了幾年象棋課後,就贏不了了,為什麼?他們可是下了近乎一輩子的象棋啊!小學生每天都會學新的招數,都是冠軍級高手寫的象棋教材,再加上教練的不斷反饋指導,是不斷提高的,而街邊老大爺的水平很多年都沒什麼變化了,下棋只是他們的娛樂消遣,沒有動力去學新招、新模式,經驗值增加不了什麼,小學生贏他們只是時間問題。

長期不斷反覆練習

從制定計劃,按計劃執行,及時反饋糾正,再到走出舒適區,制定高一階的計劃,執行,反饋糾正,這樣反覆迴圈,長期積累下來,高手的位置等著你。

從理論上看起來,刻意練習很簡單,但實操起來,大多數人都卡在後面兩點上了,一個是滯留在舒適區;一個是不能長期堅持下去。學習是辛苦的,比較累的,是反人性的,是什麼驅使少數人成為高手呢?鮮謀君自己的理解是靠:成為高手的渴望、自律、進步的歡喜。首先是有強烈的成為高手的願望,然後才會有艱苦練習的自律,最後在每次精進或小步成功心生歡喜的加持下,進一步鞏固成為高手的願望,再更刻苦的自律……這是一個正的增強迴路。

沒有教練怎麼辦

沒有教練時,需要堅持3F原則:Focus專注、Feedback反饋、Fix糾正。自己尋找行業專業的訓練方法,評估自己的水平,制定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琢磨不足之處,改進再試。比如想要寫作,可以找自己喜歡的知名作家,先從模仿他的寫作風格開始,反覆檢查差異,修正,熟練之後,專注地寫百萬字先,再逐步形成自己的寫作特色。

感悟

每個普通人都應該在刻意練習面前反思下,是因為什麼阻擋了自己成為高手的。很多十年工作經驗的人只是一年的工作經驗用了十年。“35歲焦慮”、“45歲焦慮”的是不是躺在自己的舒適區中大睡?在自己目前的工作學習中,哪些場景適合使用刻意練習,怎麼在工作學習中融入刻意練習的方法。每個人都有成為高手的可能!

希望大家有所收穫,祝願大家進一行就能成為一行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