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還在做嗎?

文|默默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付出叫做吃力不討好,你付出了所有,得到的卻不是感恩,而是落得一身埋怨。

你覺得很委屈,甚至百口莫辯,找不到原因的你,在心裡打了無數個問號,甚至開始質疑人性本善的真實,如果是這樣,那麼,很顯然,你陷入了一個

心理學中常見的,叫做自我感動陷井。

心理學: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還在做嗎?

當你自以為是的付出,認為理所當然獲得對方回報的時候,你是否分析清楚,你的付出,是對方想要的嗎?

魯迅寫過一首詩,是關於戀愛的,他說戀人想要玫瑰花,而他卻送給對方一隻貓頭鷹,從此戀人不理他。

所以,即使是一代大文豪,也難免會做出這樣錯誤的判斷,更何況是我們這些普通的百姓呢?對不對?

心理學: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還在做嗎?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最難當,就是孝子。所說的久病床前無孝子,並不是說某些孩子不孝順,老人難伺候。而是供需雙方的錯誤理解與認知。

現實生活中,所有人的付出,只有以對方需要的為考慮前提,才不會導致“裡外不是人”的情況發生,若是一味地自以為是,那麼這種錯誤的付出方式,到最後只能讓自己陷入危險的灰色地帶。

我有一個朋友,人到中年的他,因為父母年邁,所以他對待父母總是竭盡所能地去照顧。

心理學: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還在做嗎?

有一次,父母想把房子重新裝修一下,希望他能出一筆錢。當時因為他手頭拮据,所以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我這個朋友,也算事業有成了,然而身為一箇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平時花銷也算不少,所以這些年來,他並沒有存下多少錢。

而且前不久,他擔心父母的身體,還給他們買了價值幾萬元的保養品和健身器材,所以手頭確實不寬裕。

心理學: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還在做嗎?

但是,但是父母卻不開心了,他們覺得養兒防老,現在連裝修房子的錢都不肯出,太不像話了,而且這些家產,以後不還是給他的嗎?

所以,被兒子拒絕後,老倆口逢人就說兒子的不孝,搞得我這個朋友,在親戚朋友,甚至熟人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他覺得很委屈,為什麼父母就不能體諒他的難處呢?而且,為什麼他們不能想到以往他的付出呢?

心理學: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還在做嗎?

其實,追根溯源,並不是他做得不好,而是他沒有做到點子上,父母並沒有要求他買這買那,當父母真正需要用錢的時候,他卻拿不出來。

所以錯誤的付出方式,才是導致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

心理學中,有一個“刺蝟效應”,是用來形容人際關係的,若是你與對方距離太近,就會彼此傷害,然而當你們保持一個彼此感覺舒服的距離,才能彼此安全。

心理學: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還在做嗎?

血濃於水的家人關係,也是一樣,為什麼一家人的關係時好時壞呢?為什麼家裡面明明付出最多的人,卻總是費力不付好呢?

其實,這是一個人人都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人們永遠記得最近發生的事情,而相對久遠的事情,往往會隨著時間而漸漸淡忘。

所以,當你為他人付出的時候,要想清楚這兩個問題,你們是否是在一個安全距離當中?你的付出是否是對方需要的?

心理學: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還在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