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是件囧事,出現這兩種屁,更是疾病的訊號,要儘早檢查身體!

放屁,是一件不太雅觀的事,古人有“虛恭”這樣對放屁的雅稱,人們總覺得這事有些尷尬,不便直言,尤其是在公共場所,難以啟齒,遇到響屁,更是窘迫不已,那麼“屁”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與身體有什麼樣的關係?所謂“響屁不臭、臭屁不響”有科學依據嗎?

放屁是件囧事,出現這兩種屁,更是疾病的訊號,要儘早檢查身體!

1。放屁是人體正常的生理反應

放屁的過程就是將腸道氣體排出體外,那麼腸道氣體由何而來?機體在進食後,食物由食管入胃和小腸,胃和小腸是機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其中胃可分泌胃酸,加之正常菌群的作用,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形成碳水化合物,也產生較多氣體,這些未被完全消化的營養物質和氣體沿消化道都進入小腸,對食物進行進一步消化,其中十二指腸是小腸中最重要的部分,可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使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被充分消化,營養物質得到吸收,這期間甲烷、二氧化碳、氮、氫等一些不能被吸收的化學成分,成為屁的主要來源。人體最後透過腸道的蠕動作用,將這些化學成分經肛門排出體外,形成屁。這也是機體排出有害物質,進行自我保護的生理反應。

放屁是件囧事,出現這兩種屁,更是疾病的訊號,要儘早檢查身體!

2。放屁反映身體健康狀態,不應忽視

放屁是人體的生理反應,一般正常情況下一天放屁次數應少於10次,如果放屁過多,多是因食用過多的豆類、土豆、蛋類、牛奶這些含有澱粉和蛋白質的食物,或吃了大蒜、洋蔥、韭菜這些刺激性食物。放屁次數增多雖不屬於疾病狀態,但為了減少在公共場所的尷尬,可以透過調整飲食習慣來減少放屁次數。另外,如果長時間(一般3天以上)沒有屁放則可能病態了,比如腸道發生套疊、或者有痔瘡、腫瘤等疾病,就可能引起腸道蠕動不暢,屁就減少了,如此氣體在體內聚集,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和消化功能障礙,由此形成惡性迴圈。因而,如果長時間沒有屁放,當引起重視,要密切觀察身體有無其他伴隨症狀,為診斷提供更多的依據。另外,有兩種屁,更是要引起重視,一種是臭雞蛋味屁,若腸道消化功能障礙,機體攝入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不能被腸道吸收,反而在腸道聚集、發酵、腐爛變質,分解為胺類物質,就發出臭雞蛋味惡臭了。另一種是腥臭味屁,是因腸道有潰瘍出血,胃酸和小腸菌群在消化食物時,也將血液分解,經肛門排出時就發出腥臭味屁。當出現這兩種屁時,多提示有胃腸功能損傷了,機體發出病變訊號,此時就要及時就診,檢查胃腸功能,以免延誤治療。

放屁是件囧事,出現這兩種屁,更是疾病的訊號,要儘早檢查身體!

3。臭屁不響,響屁不臭不是信口開河,是有科學依據的

氮氣、二氧化碳、甲烷是屁的主要成分,這些成分是無味的,正常情況下屁由這些氣體組成,經肛門排出時,便發出響聲,因而響屁不臭。而臭屁主要是因為屁中含有氨、硫化氫及揮發性脂肪酸等化學成分造成的,如果食用太多肉類、雞蛋,就可能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蛋白成分滯留腸道,發酵腐敗,使硫化氫、揮發性脂肪酸等化學物質增多,臭氣也就增加了,臭屁以這些未消化的食物殘留為主,而排氣量相對較小,排出速度也慢,所有臭屁就不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