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讀書和旅行的意義

常常會聽到一句話:“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讓身體上路的,是旅行;讓靈魂上路的,是讀書。

但是很少有人

能真正明白讀書和旅行的意義。

擁有多個標籤的詹青雲在書籍《趁著年輕,我偏要勉強》中,便有對讀書和旅行意義的探索。

原來,這才是讀書和旅行的意義

1、讀書,要學會挑自己喜歡的

讀書是一件很耗時間的事情,而時間,正是現在大多數人所缺少的。

再加上電子產品的便捷,越來越多的人,遠離書籍,讀書逐漸變成了一件奢侈品。

但這也讓我們對讀書,有著不一樣的渴望,比如我們在外面看到手裡拿著書本的人,便會忍不住多看一眼。

我至今還記得,七年前,在機場看到一位女性,在喧囂的候機廳,安安靜靜地坐在角落,低頭看著書,陽光打在她的頭髮上,頭髮垂在書的邊緣,真的很美好。

登機的提示聲響起的時候,她合上書,裝在包裡,優雅地起身,留下我們羨慕的眼神。

原來,這才是讀書和旅行的意義

但羨慕歸羨慕,我們依舊很難拿起書本,一是因為靜不下心來看,

而是

我們總是會發現,拿在手裡的書,實在不太好看。

是的,很多人看書,總是想著去找一些有價值的書看,結果生澀難懂,看兩頁便昏昏欲睡,於是便放下書去做別的事情,這讓讀書總是很難持續。

其實,就是因為我們總是想找到讀書的意義,去找一些“有用”而非有興趣的書,所以才讓讀書這件事離我們越來越遠。

難道只有讀“有用”的書才是讀書的意義嗎?

不,讀書並不一定是為了有用,它可以只是我們放空自我的一個時間,也可以是讓自己進入作者世界的一個時間,更可以只是為了開心。

原來,這才是讀書和旅行的意義

這便是讀書的意義,讀了就要用到,並不是讀書的唯一意義。

所以,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不必拘泥於“有用”,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可以只讀兩三頁,也可以縱向對比著讀,甚至可以跳著讀。

就如詹青雲在書中所寫:

“一旦人學會了挑自己喜歡的書,就可以不憑慣性,而憑興趣去讀了。”

這個時候,你也不會覺得讀書是在耗時間,因為這就是你休息、娛樂的方式,它會很自然

發生。

原來,這才是讀書和旅行的意義

2、旅行,在於跳出生活本身

很多人對於旅行,都賦予過不同的意義,比如豐富自己的人生,開闊自己的眼界……

在眾多論調中,我最喜歡的,則是詹青雲的看法:

“旅行不必幫人解決問題,逃避本身就是它的意義。”

逃避什麼?

當然是逃出我們被責任和身份填滿的生活,我們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約等同於放下自己的責任,去一個可以心中無事的地方。

原來,這才是讀書和旅行的意義

所以,我們在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順利,甚至失戀的時候,想到的第一個方法,便是用旅行來療愈自己。

因為我們離開這個地方,內心便也會暫時逃離這些事情,我們從而會獲得休整的機會,這便有可能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力量。

所以,不要企圖用旅行去解決一些事情,也不要覺得跟團旅行便是浪費時間,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旅行,只要我們從中獲得了快樂,那便都是有意義的。

原來,這才是讀書和旅行的意義

對讀書和旅行有著另外的定義之後,突然發現,放輕鬆一點對待我們嚮往的詩和遠方,更能讓我們獲得愉悅的心情。

放下對讀書的執念,方能更好地閱讀;放下對旅行形式的在意,方能更好地感受風景。

人生不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