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一週最常經歷的十件事

產後一週最常經歷的十件事

產後一週,媽媽們最常經歷的十件事:

1 下腹陣痛

產後宮縮痛,表示子宮在慢慢恢復到它的正常大小,同時起到止血作用。每個產婦宮縮痛的程度差別很大,餵奶時或用了宮縮藥會加重。一般來講,第二胎以上的會更明顯,甚至需要服止痛藥來緩解。

2 陰道流血

產後子宮內的殘留物質混著血液經陰道排出,叫做惡露。產後一週內紅色惡露為主,慢慢變成淡紅或白色,應該一天比一天減少,沒有臭味。餵奶時或進食“補”的東西,或太疲勞,會出血增多和延長出血時間。

3 傷口疼痛

最初1~2天,會有傷口拉扯疼痛感,以後慢慢減輕。3~4天后就可以清水沖洗,然後毛巾吸乾水分。腹部傷口可以用酒精輕輕塗一下,不需要再包紮。理療燈會幫助縫線吸收。一般不需要拆線(如果要拆線,醫生會特別告訴你)。如果傷口出現紅、腫、熱、痛,或者流水,要儘早去醫院看看。

4 排尿排便不暢順

起初小便會有刺痛,特別是插過尿管的產婦。儘早起床活動,或躺在床上做收縮腹肌及提肛運動,每天3~4次,多飲水,或溫水沖洗外陰部,都可以幫助排尿。如果剛剛生完大便不通暢,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早下床活動(順產當天,剖宮產2天后),也可以幫助排便。另外媽媽們完全可以消除用力排便時傷口會裂開的顧慮。

5 覺得餵奶困難

剛剛開始時總感到無法跟BB好好互動。在護士的輔導下,大部分媽媽都能越來越有信心。建議出院前一定要學會如何擠奶、清洗乳頭、奶漲和乳頭裂的處理方法。(很多醫院每天都有母乳餵養門診,建議生BB之前先去學習一下 )。餵奶時環抱著讓BB 有安全溫暖的感覺。

6 時常有焦慮擔憂,甚至挫敗感

由於身體激素的變化和社會角色的改變,許多新媽媽產後一週會出現情緒低落,或過分緊張擔憂。大部分人透過自我主動調節,特別是家人朋友的支援鼓勵,很快就能平穩度過。如果太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去看看心理醫生。

7 被過度勸食

飲食方面,主張清淡,品種多樣,不建議加藥材和過多的姜、蔥、蒜、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每餐應該有適量的新鮮蔬菜,兩餐之間吃新鮮水果。每天2杯牛奶。睡前服鈣片。

8 多汗

多準備乾毛巾及時擦汗,注意保暖不著涼。室內最好恆溫,常常通風。如果感冒發燒了,一定要來醫院看病。諮詢醫生需不需要暫停餵奶。

9 要不要洗頭洗澡,很糾結

搞好個人清潔衛生,是防止感染最好的方法。根據天氣和你的習慣,儘早洗澡洗頭,擦乾。外陰傷口用清水沖洗,至少每天2次。

10 疲勞 儘量爭取時間休息

最好常常平躺著讓腰部肌肉群放鬆。如果腰部打麻醉的地方感覺疼痛,可以用理療燈理療或者熱水袋熱敷,一天2次,每次20分鐘。與親朋好友定好探病時間。不要太多人同時或頻頻來看BB。 以免影響產婦休息,BB 也容易受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