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連載6:帶著果肉的咖啡果,是怎樣變成咖啡豆的?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咖啡知識連載6:帶著果肉的咖啡果,是怎樣變成咖啡豆的?

帶著果肉的咖啡果加工廠可以用來烘焙的咖啡豆,這個過程就是咖啡豆的精緻處理過程。而這個過程基本都是在咖啡農手裡處理的,很多人總會以為咖啡農就會很喜歡咖啡,其實咖啡農最看重的是產量,是利潤,在生豆的精處理過程風味是次要考慮的問題,較低的瑕疵率和質量的穩定性對他們來說是更重要的。個別的咖啡莊園會把風味放在首位,但是很少。

咖啡知識連載6:帶著果肉的咖啡果,是怎樣變成咖啡豆的?

一枚採摘後的咖啡果含水量高達三分之二,要想讓咖啡生豆長期儲存運輸,而不會腐爛變質,含水量最少也要降至10%。在處理環節上有兩部分,溼處理和幹處理,溼處理是去除表層的果肉,幹處理是咖啡豆脫殼,一般只有在出口前才會進行脫殼,因為這樣更容易儲存。一般咖啡豆必將常見的處理方式有水洗、日曬以及蜜處理,我們今天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大家介紹下這幾種處理方式。

日曬處理法

這個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處理方式了,也很好理解,就是直接把採收後的咖啡果放到太陽底下曬,期間必須要不斷地翻動,跟我過北方曬小麥一個道理,如果不翻動很容易發生黴變,一般日曬過程的不可控因素比較多,品質的穩定性比較差,通常用於一些質量較低、成熟度不夠的豆子。在非洲地區,因為缺水,日曬就成了最普遍的處理方式,比如衣索比亞。日曬的咖啡豆可以增加水果風味,這是最明顯的一點。

咖啡知識連載6:帶著果肉的咖啡果,是怎樣變成咖啡豆的?

水洗處理法

採收的咖啡果會用去皮機分離果肉,放進水洗槽,浸泡發酵,因為咖啡果的果肉裡面含有大量的果膠,附著在咖啡豆上,發酵過程可以便於果膠脫落,浸泡咖啡漿果的水會變得有點凝膠狀態。發酵之後的咖啡豆會用大量清水清洗,最後再進行乾燥。乾燥一般選用日曬,但是一些地區光照不足或者是咖啡農為了提高效率,往往會選用機器烘乾,機器烘乾的味道自然要比日曬差一些。一般情況下,水洗豆的酸質會比較突出一些。水洗處理所產生的廢水,對環境有一定的壓力。

咖啡知識連載6:帶著果肉的咖啡果,是怎樣變成咖啡豆的?

蜜處理法

很多人一定這個處理方式總會想到蜂蜜,其實跟蜂蜜沒關係,所謂的蜜處理法就是在用機器去掉果皮之後,保留果肉,具體說是保留的咖啡豆外面的粘膜層,根據保留的多少會有不同程度的蜜處理。比如30%蜜處理、100%蜜處理,蜜處理的過程可以更大程度提升咖啡豆的甜味和厚實度。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風險,就是乾燥過程有可能因為發酵會使得風味有瑕疵。

此外還有很多小眾的處理方式,比如半水洗、溼磨處理法等等,一般小白瞭解上邊說的三種就可以了。咖啡豆處理好之後在出口前會進行脫殼,然後封裝,一般60公斤或者是69公斤裝的。一般都是海運,所以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漫長,甚至在港口一放就要放大半年。

咖啡知識連載6:帶著果肉的咖啡果,是怎樣變成咖啡豆的?

咖啡豆的處理過程還會進行分級,每個國家的分級標準也不大一樣,基本就是按照顆粒大小進行劃分的,如果你買的咖啡豆顆粒大小不均,這樣風味就會不穩定,至於顆粒均勻的咖啡,做出來的咖啡才可以有穩定的風味。

總結一下:咖啡豆的處理方式,日曬水果味突出;水洗質酸,汙染環境但是效率高;蜜處理風味厚實甜味突出,但是有腐爛的風險。下一節咱們講咖啡豆交易!關注咖啡小芝士,每天學點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