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關絲瓜領路人

白關絲瓜領路人

看著長勢良好的白關絲瓜,胡新軍笑容滿面(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株洲日報。掌上株洲記者/廖智勇

通體玉白、肉質緊密,烹飪後湯汁清鮮。近年來,白關絲瓜驚豔“出圈”,甚至還摘得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大賽優勝獎,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從寂寂無名到享譽全國,“白關絲瓜”品牌的成功,離不開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胡新軍。

近日,胡新軍向記者講述了他與白關絲瓜的故事。

提純復壯刻不容緩

在蘆淞區白關鎮,絲瓜種植有著上百年的歷史。這裡晝夜溫差比周邊地區高4攝氏度左右,山水環繞,獨特的小氣候適宜絲瓜種植。雖然白關產的絲瓜口感賣相都好,可由於育苗偏晚,常常錯過頭市,絲瓜賣不起價,農戶們不願意種植。

“這麼好的絲瓜淪落到無人栽種的地步,太可惜了!”女企業家梁豔決定回鄉創業,打造家鄉的絲瓜品牌。

光有想法沒技術可不行,就在梁豔為此發愁之際,2019年7月,株洲市科技局送來了一份“大禮”——科技特派員胡新軍。作為湖南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胡新軍在絲瓜育種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和紮實的技術儲備,其選育的絲瓜品種在長江流域推廣面積達數十萬畝。

胡新軍是個實幹家,來株洲剛一放好行李,就帶著團隊下了田間地頭。經過調研,他發現白關出產的絲瓜存在品種退化問題,如果不盡快採取措施提純復壯,將嚴重影響白關絲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胡新軍顧不上休息,白天在村主任的帶領下走村入戶,與當地瓜農交流,瞭解絲瓜種植、育種以及絲瓜的生長情況。回到住處,他顧不上鞋子和褲子上的黃泥、汙漬,換上拖鞋就坐在賓館房間的小桌前整理白天的調研筆記,撰寫提純復壯計劃方案。

胡新軍介紹,絲瓜花是由昆蟲授粉的蟲媒花,在授粉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串粉的情況。經過連續多天的調研,他發現,當地絲瓜的雜株率超過20%,純度較好的瓜種不足50%。“一刻也不能等了,必須馬上遴選出優質植株進行自交留種。”胡新軍向他的團隊交代了任務。

在當地政府和農科企業的全力支援下,胡新軍最終鎖定了兩處品種退化較輕的田塊作為試驗田進行自交留種。

與時間賽跑的男人

胡新軍說,絲瓜一般5月份開花,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絲瓜的雌花和雄花規律性地著生在藤蔓莖節的基部。雄花花瓣小,花蕊聚著花粉,一般早上6點開花,10點鐘以後花粉活力開始下降。雌花花瓣大,在花的基部生有絲瓜的幼瓜,授粉後便開始發育,如果沒有機會授粉就自動萎縮。

而所謂的自交留種,就是同一植株上的雄花給雌花授粉,確保瓜種的純度。由於雄花一天只開一次,開放後花粉活力隨時間推移而降低。為了保證人工授粉成功,胡新軍和他的研究團隊每天早晨5點起床,爭取在每天9點鐘之前完成當天的授粉工作。

“每天等待花開,聽起來浪漫,實際上卻滿是艱辛。”胡新軍說,為了等開花,研究員們只能自願充當蚊蟲的“早餐”。兩塊試驗田裡有2000多株植株,人工授粉後還要迅速將雌花保護起來,以免串粉,從雌花開花到採收嫩瓜只有7天左右時間,大家只能追著時間跑。

經過不懈努力,胡新軍團隊提純復壯的絲瓜品種達到了預期目標,順利通過了以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湖南省蔬菜產業體系首席專家戴雄澤為組長的專家組鑑定。

為加快成果應用,2021年,胡新軍團隊指導當地企業生產了100公斤提純復壯的白關絲瓜種子,這些種子預計可種植商品絲瓜1000畝左右。今年冬季,胡新軍團隊又在三亞繁殖了親本種子,可供生產1500公斤的大田種子,為白關絲瓜提質增效提供了優質種源保障。

在白關絲瓜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過程中,胡新軍總是親力親為,十分較真。在編寫申報材料時,他常常為一句話、一個數據反覆求證,有時半夜還從床上爬起來下試驗田驗證。

白關十里鋪,絲瓜萬家甜。如今,白關絲瓜這個古老的品牌已煥發出新的生機,成為我市農業產業的一張靚麗名片。

相關連結

去年,百名科技特派員下田間地頭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來棲。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農民增產增收,打造口碑好、地域特色強的品牌農產品是重要手段。

近年來,我市面向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積極引導農業科研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服務,探索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服務基層的政策措施,工作卓有成效。僅2020年一年,全市就派出100名科技特派員,各縣區實現全覆蓋,共帶動專案投資54433萬元,實現年利潤42447萬餘元。推廣新技術、新品種209個,開發新品種117個,幫助企業申請專案93項,帶動8697人就業。

【來源:株洲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