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魚臘肉,或者粗茶淡飯

醃魚臘肉是很好吃的東西,特別我們鄉下人是十分珍重的。這裡邊自然也有珍品,有如火腿家鄉肉之類,但大抵還以自制的為多,如醬鴨風雞,糟鵝糟肉,在物力不很艱難的時光,大抵也比製備醃菜乾菜差不了多少,因為家禽與白菜都可能自備,只有豬肉須得從店鋪裡去買來。

醃魚臘肉,或者粗茶淡飯

醬雞風鴨

上邊所說的臘味大都是冬天的製品,其用處在新年新歲,市場休息,買辦不便的時候,可以供應給客人,也可自吃,與 凍肉與同樣的功用。至於醃魚,除青魚乾(但亦幹而非醃)外多是店裡的東西,我們在鄉下所見的大概都來自寧波,其種類似乎要比在上海為多,南貨店的物品差不多以為一大宗,成斤成捆的賣出去,不比山珍海味,一年難得銷出多少,所以稱他為鹹 店也實在名副其實。

醃魚臘肉,或者粗茶淡飯

青魚乾

富人每日烹鮮擊肥,一般人沒有這份兒,咬醃魚過日子,也是一種食貧,只是因為佔了海濱的光,比吃素好一點兒,但是缺乏維他命,所以實際上還是吃鹽味而已,這裡須要菜蔬來補他一下,可是恰巧這一方面又是醃菜為主,未免是一個缺點。唯一的救星只有豆腐,這總是到處都有,誰都吃得起,一塊鹹魚,大碗大蒜(葉)煎豆腐,不算什麼好東西,卻也已夠好,就現今可以說是窮措大的盛饌。

1950年2月23日載《亦報》,周作人

中國舊聞社老編留言:

1、周作人關注的食物,不是錦衣玉食,也不是鐘鳴鼎食,只是一種散播於鄉間野地、城市平民之中的普通食物,但是並不代表他不講究。事實上,周作人是注重吃的品位的,關鍵不在於吃的內容,而在於一種氣定神閒的人生況味。

醃魚臘肉,或者粗茶淡飯

蒜葉煎豆腐

2、民國期間有很多文人喜歡寫美食美酒,比如梁實秋、林語堂與周作人等。但左翼作家願意動筆寫閒適吃食小品的似乎就很少。他們信奉“文以載道”,有偉大的烏托邦理想以及主義或者革命等宏大敘事要完成。不過時至今日,我們這些後輩讀者對左翼作家作品翻動得很少,更願意讀那些純粹文人的談吃隨筆,文雖短滋味卻綿長,自有生活的趣味與真義。讀後回味,人生的真諦其實不過只有“好好的生活”幾字而已,何來那麼遠大的理想與抱負。

醃魚臘肉,或者粗茶淡飯

鹹肉片

3、1949年以後的周作人,日子是不太好過的。他於1949年11月在上海《亦報》上開闢了“飯後隨筆”的專欄,發表500至600字短文,介紹故鄉的飲食小吃,以及紹興與北京的風土人情,有興趣的讀者可找來一讀,或追看《中國舊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