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篇之三:中國的酒分為:白酒、黃酒、啤酒、果酒和配製酒

本文屬辛籮說酒文化原創,素材來自網路,喜歡小編的可以點選關注我

導語:釀酒篇之三:中國的酒分為:白酒、黃酒、啤酒、果酒和配製酒

無論對酒持啥態度,喝與不喝都無所謂,但要了解些酒常識,最起碼知道酒分幾大類。

一是按照釀造原料不同

,可分為糧類酒、薯類酒、米類酒、乳類酒和果類酒。五類分子殊途同歸,都為釀出精華成酒精。

二是根據酒精含量的高低

,可分為高度酒、中度酒和低度酒。酒精度超過40%即為高度酒,中度酒的酒精度介於20%到40%之間,酒精度低於20%就是低度酒。

三是比對釀造工藝的區別

,可分為發酵酒、蒸餾酒和配製酒。

釀酒篇之三:中國的酒分為:白酒、黃酒、啤酒、果酒和配製酒

酒文化

上述分類純屬多餘,只用最傳統最世俗最商業的分類即可。那就是,

中國酒可劃分成:白酒、黃酒、啤酒、果酒和配製酒

。這是目前最靠譜最實用的分類。酒在白酒出現之前是泛指,蒸餾法工藝造就了真正意義的白酒後,酒文化便專指白酒,其他類酒最多客串幾下配角。所以呀按照酒最世俗分類的排序,從後往前推出型別酒。

釀酒篇之三:中國的酒分為:白酒、黃酒、啤酒、果酒和配製酒

酒文化

型別一:配製酒

看上去,名稱有些古板生硬又陌生,單從名稱論酒,許多人聽後會不解其意感到迷茫。若是直接提及它的俗稱,不解的人立馬能明白。配製酒即是藥酒和補酒。如人參酒、桂花酒、虎骨酒、鹿鞭酒和亂泡酒。何謂亂泡酒呢?隨便找個密封的玻璃容器,把最能滋陰壯陽的動植物敏感部位放到裡邊,如枸杞、蛇身、鹿茸、人參、海馬等,然後用高度酒浸泡若干天,等泡到一定成色,便可限量小酌。這種泡法喝法,常見於酒店飯館,更適宜在家操作。

釀酒篇之三:中國的酒分為:白酒、黃酒、啤酒、果酒和配製酒

酒文化

型別二:果酒

果酒的種類特別多,葡萄酒是果酒的一種。由於葡萄酒所佔市場絕對份額的特殊身份,而且它的分類基本代表了果酒分類,所以有的學者在為酒分類時,往往把葡萄酒和果酒並列,更有甚者抹掉果酒,讓葡萄酒替代果類酒。葡萄酒原產於國外,不是中國人的發明,姑且按顏色和含精最分分類吧:一是可分為白葡萄酒、紅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三類,葡萄原料和釀造工藝決定額色;二是可分為幹葡萄酒。半乾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和甜葡萄酒四類。

釀酒篇之三:中國的酒分為:白酒、黃酒、啤酒、果酒和配製酒

酒文化

型別三:啤酒

人們普遍認為啤酒是舶來飲料,依託它的英文諧音,先譯作“皮”,寫成“皮酒”,後植入中國文化元素,又改進成了“啤酒”。可也有專家考證,啤酒在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過,叫做“醴”。它是一種酒度極低的甜飲料,直到漢代,仍然是那些不善飲酒者才去飲“醴”。當時因其色澤、氣味尤其泡沫升起的形態,被嘲笑成“馬尿”。醴在漢代以後逐漸淡出酒界,中國式的啤酒從此消失,直到引進外國啤酒並中國化,才喚起沉睡已久的“醴”記憶。啤酒的分類十分麻煩,我決定打破分類界線,按著我的認識,歷數出十種啤酒與讀者分享。一是生啤酒,二是熟啤酒,三是鮮啤酒,四是乾啤酒,五是無醇啤酒,六是黃啤酒,七是黑啤酒,八是瓶裝啤酒,九是罐裝啤酒,十是桶裝啤酒。

釀酒篇之三:中國的酒分為:白酒、黃酒、啤酒、果酒和配製酒

酒文化

型別四:黃酒

黃酒俗稱老酒,以大米為主要原料製成,因其色澤黃亮,故稱黃酒。黃酒可了不得,它是我國最古老的型酒,據書上記載,它出現在四千多年前的夏商時代,夠有歷史吧。我嘆道,若不是以後出現的白酒插一腿,它絕對是中華絕對的國酒,根本輪不到汾酒和茅臺在爭執。即便時下黃酒有點屬於區域酒,僅流行在江浙和上海一帶,未能在全國各地普遍開花,但它的國酒光芒是誰也捂不住的。

釀酒篇之三:中國的酒分為:白酒、黃酒、啤酒、果酒和配製酒

酒文化

型別五:白酒

白酒俗稱燒酒,它是中國獨創的蒸餾酒,與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並列,屬於世界六大著名蒸餾酒。白酒外表特徵有目共睹,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見過,是否可以這樣表述,白酒無色或微黃,澄明透徹,具有獨特的芳香和風味,刺激性強。誰要想知道真酒滋味,端起酒杯喝幾口就是了。

給白酒分類是件很麻煩的技術活,先按生產原料分類。可分為糧食酒和非糧食酒。糧食當然以高梁當原料最好,再配些雜糧,自會釀出特色美酒。同香型的白酒味道有別,蓋因原料配比相異。非糧食酒呢,是指用紅薯、木薯、糖蜜、甘蔗為原料釀造。這類酒工藝技術再先進,酒質肯定不如糧食酒。

再按工藝分類。可分為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和固液結合法白酒。這裡點點題,隨便讀者想象,沒必要深入瞭解。又按糖化發酵劑分類,可分為:大麴酒、小曲酒、麩曲酒等若干種。這個也很專業,界外人士掌握大概就行,至於如何成曲,還是交給酒家處理。中國人的酒文化,用當下的眼光看,就是中國的白酒文化。因為白酒最中國,但酒文化就有泛指和特指之說。元朝以後可特指燒酒,元朝以前則可泛指酒,卻非米酒的“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