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碩士知識點:中國教育史——名詞解釋部分

在本篇文章,主要是對中國教育史有關重要知識點——名詞解釋的歸納總結。

1、學在官府:

西周時期,奴隸主貴族建立國家機構,設官分職,從事管理。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紀規章,有文字記錄,彙集成書,並且由當官者來掌握。這種現象稱之為“方術官宇”,並由此而造成“學在官府”。

2、稷下學宮:

戰國時期齊桓公在都城稷門附近創辦的一所落名學府。它是戰國百家爭鳴的中心與縮影,也是東方文化教育和學術的中心,是歷史時代下發展的產物。

其性質有兩點:(1)是一所由官家舉辦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學校;(2)是一所集講學、著述、育才活動為一體併兼有諮議作用的高等學府。

其特點有四點:(1)學術自由;(2)事師重道,待遇優厚;(3)不治雨議論;(4)在管理規範上出現了我國第一個學生守剛:《第子職》。

而它的歷史意義主要有三點:

(1)促進了戰國時期思想學術的發展;

(2)顯示了中國古代士人的獨立性和創造精神;

(3)創造了一個出色的教育典範。

教育碩士知識點:中國教育史——名詞解釋部分

3、以吏為師:

是秦國商鞅最早提出的思想並付諸實施的,主要是從中央到地方都設吏為師,嚴格選擇那些通曉法令者來擔任,由他們負責對全體人民進行教育,後法家韓非發展了其主張和實踐,明確地把這種制度表述為“以吏為師”。

4、蘇湖教法:

又稱分齋教學法,是胡璦在湖州創立的一種新的教學制度,其主要內容有:

經義齋:以培養比較高階的統治人才為目標;

治事宅:又稱治道宅,是為了造就在某一方面有專長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教育碩士知識點:中國教育史——名詞解釋部分

5、三舍法:

是王安石在“熙寧興學”中創立的一種對太學的改革措施。將太學分為外舍、內舍和上舍三個程度不同、依次遞升的等級。

在太學內部建立起嚴格的升舍考試製度,力求平時行藝與考試成績相結合,學習優劣與任職使用相結合,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太學的教學質量。

同時,上舍考試與科舉考試相結合,融合養士與取士於太學,提高了太學的地位。

6、京師同文館:

是近代中國被動開放的產物,是我國第一所洋務學堂,同時也是我國最早的官辦新式學校。學校建設中建立中國近代最早的化學實驗室和博物館。

其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國資本主義結合的產物;又是洋務學堂的開端,也是中國近代新教育的開端,能反映各派關於教育改革的觀點。

以上就是我中國教育史上一些重要的名詞解釋的總結,分享出來以饗大家,如果有什麼錯誤的地方,還望不吝賜教。

教育碩士知識點:中國教育史——名詞解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