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導言】

五六十年代,一批馬來西亞,緬甸,印尼年輕的華僑,接受祖國的召喚,回到祖國懷抱,來到保定,接受教育,服務在保定各行業,在教育,醫療,工廠做出了貢獻,這是一個特殊卻又偉大的群體,不能被遺忘在歷史的牆角。華僑們回到當時生活條件遠不如國外的祖國,忍受幾十年與親人的分離,是一個特殊而又偉大的群體。太行人家關注我們身邊平凡而有價值的平民歷史。每一箇中國人都會吟唱一首中國心的歌。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河山只在我夢裡,祖國已多年未清靜,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這首歌不僅僅是在心裡,其實已經化成多少中國子孫的無數行動,用行動和實踐去踐行我們的情感。不曾知道,在保定這座城市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來了一批歸國的華僑和僑眷,融入到教育、醫療,工廠,政府各條戰線,融入到古城的建設當中去,有的用一生的時間兌現了當初自己的承諾,這個過程,有過鮮花、掌聲、痛苦、非議,一路走來,如果用什麼詞語來形容這個群體的形象。我不會吝嗇偉大的字眼,用平凡當中的偉大來為這群特殊的保定人點個贊。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這是當時馬來西亞歸國華僑乘坐的輪船。『再見! 』、『保重! 』、『一路平安! 』之聲此起彼落;再見吧,媽媽,別難過,莫悲傷,祝福我們一路平安吧!汽笛一聲長鳴,巨輪啟動,徐徐開出碼頭,駛向海洋,奔向遙遠的北方。

有時初心是一種堅持和信仰,站在今天的高處,我不經會問後悔過嗎?這個問題藏在了心底,我希望是慢慢的品,人生不會不給自己假設,不會不給重來一次的反問,我想即使有,那也是像荊棘鳥一樣,把自己嬌小的身體扎進一株最長、最尖的荊棘上,和著血和淚放聲歌唱——那悽美動人、婉轉如霞的歌聲使人間所有的聲音煞那間黯然失色!一曲終了,荊棘鳥終於氣竭命隕,以身殉歌——以一種慘烈的悲壯塑造了美麗的永恆,給人們留下一段悲愴的謎,那麼謎也是一種負重,是種流血,是種前行,最終的反思,我相信最終成道。

離開僑居國,回國熱切

數百年來,只見大批中國人離鄉背井到國外謀生,何時見過大批華僑集體自願回國? 新中國成立,新氣象新作風新希望,不僅國內人民歡欣鼓舞,也吸引海外兒女迴歸,海外華僑迴歸是對新中國的肯定、支援與期望,對當時被封鎖、被孤立的新中國來說,意義重大。 大家滿懷愛國熱情,準備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建設事業。大家都相信未來會非常美好。從建國到1956年,保定市歸僑有227人,僑生189人(分別在一、三、女中),主要來自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越南、和日本13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到工廠、機關、學校、公司的37人。僑眷有24人。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少小離家老大還,老大還家家不再。當年的跨越千山萬水,天遙地遠,離開溫柔的父母鄉,投入了祖國的懷抱幾十年,當年風姿綽約,氣質優雅,出入有汽車。這張照片,我都不忍細想,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是父母的守候,遠隔重洋,沒有電話通訊,用那一紙飛鴻去聯絡相思,幾十年,是一種永遠的痛,對祖國母愛更大的深情。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用什麼語言去形容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華僑在國外的生活,語言在此時最無助,用我們的眼睛去一個一個仔細去品,讀懂的部分就是捨棄。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黑白的照片,我讀懂的是五顏六色的裙子,我讀懂的是大家庭的幸福,讀出來的跨越時代的髮型,看見的是每個人臉上喜悅和微笑。

歲月如歌,六十多年隨風飄逝,但飄不走的是無法忘懷的記憶;如今,仍然清晰地記得當年那些震撼人心的情景,那些激情燃燒的場面。

華僑的歸國,源起於偉大祖國的新生。新中國的光榮誕生,極大地激勵了廣大海外華僑的民族自豪感,極大地激發了海外華僑特別是華僑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嚮往新中國,迴歸新中國,於是形成了熱潮。歡呼聲直衝雲天,人們激情燃燒!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清一色的校服襯托著我們的美麗,我們身在異鄉有顆歸心似箭的急切。因為,祖母曾經告訴我,永遠不能遺忘故鄉——中國。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在緬甸的華僑有中文學校,堅持過中國的節日,這是一種傳統。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俊朗的少年,貌美的姑娘,姐弟兩人一起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五、六十年代含著激動的淚水踏上祖國土地,這些青年學生滿懷愛國激情,離別父母、放棄舒適的生活環境,奔向遙遠的、新生的、生活艱苦的社會主義祖國,決心投入到偉大祖國革命建設事業,為把祖國建設成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繁榮富強的國家,貢獻自己的一切。當時是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他們是堅定的愛國者,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魂,回到祖國時,他們就決心在祖國土地上落地生根,一輩子獻身祖國。就需要努力適應國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生活環境。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我們在緬甸依舊關心祖國,熱愛祖國,熱愛和平,我們依然在春節的時候慶祝,在建築上方彩旗飄揚,貼上歡度春節的標語,這是一種天然的血緣。

選擇保定,奉獻一生

中國這麼大,為什麼選擇保定?從馬來西亞先到北京學習,然後分配到祖國各地,在看著中國的地圖選擇時選了保定,老先生說“一是因為保定離北京距離近,二是邱老師愛洗澡,聽說保定有個華清池的浴池,可以經常洗澡”,就來了。多麼有趣的選擇,冥冥之中有種註定的緣分。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六十年代初,公園路,在保定的露天游泳池,如果我不寫年代,您以為好像是今天,精美清晰的照片給了我一個穿越時空的力量,在富足的國外,來到了並不富裕的祖國,臉上的自信和氣質是與生俱來的場。

當時保定依照對歸僑、僑眷的特點確定適當照顧的原則,50年代,對歸僑學生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費10元,困難的學生享受一定比例的助學金補助。1960年國家暫時困難時期,僑生糧食定量為男生每月33斤,女生31斤,比國內學生高2斤,並在供應糧食品種上適當調劑,食油每月每人1斤,高出國內定量一倍半,其他憑票供應的生活用品也有數量上的照顧。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六十年代初,上學的美好回憶。

一些單位為此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如在住房法分配上、為歸僑、僑眷知識分子打身份分,在面積上予以照顧;吃糧品種給予調劑;子女升學加10分;招工考試加20分的照顧等。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六十年代初,在保定師範學院上學時,我們華僑學生把異域風情的舞姿演繹出來,我們肩上斜跨著中國心,一顆火熱的中國心,我們用奔放去表達愛意,當年我們是保定足球隊的絕對主力,胸前的保定一中有時代的力量。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六十年代初,在保定體育場,西看臺是藉著老城牆蓋的。我們華僑學生是保定足球隊的主力,保定/保定/保定/,7、8、9號胸前的字型彷彿是對這座城市的誓言和深情。塵封已久,今夜撩起,註定夜不能眠。這張照片是保定的永恆,堪稱經典。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六十年代,根據華僑學生的專長,被保送到各個學校。歡迎新同學,保定師範學院的牌匾紀錄了我們幸福的高校生活,我們接受文化的洗禮,準備做一顆螺絲釘去為第二故鄉的建設發揮貢獻。

認真學習革命理論,提高思想認識水平, 在大學時代,他們勤奮學習,與國內同學打成一片,融洽相處;在大饑荒的年月(1959-1962),他們與全國人民同甘共苦,親身體驗飢腸轆轆,極為難忍的滋味,把在國外的親人寄來的食品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在勞動中他們不怕苦不怕累,與同學們一起出力出汗。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保定師範學院的大門前,我們26名華僑學生合影留念,這所學校的校址在今天五四路河北大學地球儀廣場附近。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我們熱愛上了保定的生活,蓮池園林裡找回十大園林裡的初夏秋冬,我們開始愛上了北方的雪,那是區別於熱帶東南亞森林裡的雨的瓢潑,區別於一年四季的溫暖,我們用棉襖和圍脖去抵抗冬季的寒冷,在這裡,遊子,母親的呵護不可能裝飾我的冬季。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六十年代,我們在華僑學生經常聚會,在別人眼裡我們是個特殊的群體,今天天各一方。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邱老師畢業在靈雨寺八中教語文,工作勤勤懇懇,不僅教學認真,還主動和學生一起學習雷鋒,這是一種美德。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當年兩位老師在保定,改革開放後出國了,當年能騎這麼漂亮的一輛腳踏車,回頭率不亞於今天在街上開一輛寶馬車。

而後他們組織家庭、生兒育女。 正當他們憧憬著眼前的社會主義大道將會越走越寬廣的時候。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爆發了。 幾十年來,堅守信念,在艱苦惡劣的生活環境和變幻莫測的環境中浮沉,頑強地掙扎拼搏,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小心翼翼、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地為祖國、為理想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華僑在保定成家立業,小朋友們長在紅旗下,幸福的童年,有華僑父母的呵護,這是一種在同學們中間獨特的經歷。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華僑在保定成家立業,有的是華僑結合,有的是和國內異性結合,馬來西亞的邱老師和印尼的同學做出了相伴一生的選擇。兩位美麗的女孩是上天給予的最好的禮物,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美麗的東關公園,讓我們蕩起雙槳,漂亮時髦的衣服是國外的親戚給郵寄過來的禮物。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邱老師作為辛勤的園丁,教書育人。這是1970年,在保定第一照相館,和學生們的合影,當時是一顆紅星向太陽。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我們都是華僑邱老師的學生,我們畢業季在1976年的那一天。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邱老師作為辛勤的園丁,在保定四中教書育人,善良真誠,氣質高雅,是同學們的好老師,也是同學們的好夥伴,一生的朋友。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邱老師和老伴幸福的在保定安度晚年,這是一種平淡的幸福。

他們的付出,改革開放政策後,逐漸得到了回報,如今許多人可以過著殷實無憂的生活,安享幸福晚年。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賴老師退休後,時不時回緬甸看望親朋和老同學,歸國這麼多年,還習慣穿起緬甸的服裝。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致敬五六十年代迴歸保定的華僑

▲和熱情好客,氣質儒雅的邱老師交談了很長時間,邱老師還是按著馬來西亞的習慣給我倒咖啡喝,處的時間越長,恍然如夢,我能說的就是致以敬意。

回頭看,把他們養育成人、作出最大奉獻的父母,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有人說,父母為子女作出的任何奉獻和付出都是不求回報的。 天下父母同此心,可憐天下父母心。 改革開放後,有很多當年一起來的華僑選擇了出國,有一批繼續留在保定,不論怎樣,這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群體,讓我們共同致敬保定這些今日已經年老的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