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春風又綠江南岸,又到了喝龍井茶的時候。其中又以清明前上市的“明前茶”尤為受人追捧。

3月中旬至四月初,杭州西湖龍井產區的龍井村、梅家塢和桐塢村一帶進入明前茶集中採摘期,來自浙江、安徽、江西乃至福建等地的幾萬名採茶工也匯聚於此。

今年杭州的天氣較往年偏冷,茶樹出芽稍晚幾天,但低溫環境加上前一段時間陽光雨水充足,使得芽頭壯碩,預示著今年新茶的品質不會差。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清晨五點,採茶工吃好早飯前往茶田開工。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晨光中的桐塢村採茶工。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頂著露珠的茶樹新芽,須及時採摘。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杭州龍井村的茶園傍著民居,充滿田園詩意。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村民取山泉水泡龍井茶。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長埭村的採茶工在採摘龍井茶。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成熟的採茶工每人每天大約採摘3萬6千個芽頭。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臨近中午,這片茶田的採摘工作接近尾聲。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僱主帶領採茶工更換到另一片茶田。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中午時分採茶工們已是收穫滿滿。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早上採摘回來的茶葉要攤晾後才能炒制。

採茶是製茶工序的第一步。

每天黎明前後,採茶工穿著雨衣,踩著露水上山,投入到緊張的採摘工作。茶樹頂每天新長出的嫩芽如果不及時採摘,次日就會變老,影響茶葉等級。

採茶不僅是一項 “與時間賽跑”的工作,也是一項產出率不高的精細工作。成熟的茶工每人每天大約採摘3萬6千個芽頭,出5斤左右青茶,最終僅炒成一斤左右的茶葉成品。

採下的茶葉經過攤放後進入正式炒制環節,這更是費時費力的功夫活。

世代居住於桐塢村的樊生華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湖龍井採摘和製作技藝”傳承人,炒了45年茶。

在他看來,手工炒制能根據不同的茶葉配合不同的火力和手法,是機器炒茶無法實現的。真正的“西湖龍井”也是由茶葉品種和傳統炒制工藝兩個部分組成,缺一不可。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非遺傳承人樊生華正和徒弟一起炒茶。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手工炒茶包括:“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壓、磨”十大手法。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去除“魚葉”即發育不完全的真葉,否則茶會有苦澀味。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大學畢業生嚴磊是樊師傅的徒弟,雙手佈滿老繭和水泡。

樊師傅的工作室裡除了兩位熟練工,還有幾位年輕徒弟在一邊邊看邊學。明前茶金貴,能上手炒茶的都至少學了一年。待到清明過後,資歷更淺的小學徒才能練習炒茶。

西湖龍井如此受市場追捧,大規模機械化炒制是大勢所趨。但樊師傅還是有個心願,在附近辦一所炒茶學校。“等徒弟們上了‘戰場’,我們老一輩也就放心了。”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茶農抓緊時間包裝龍井茶。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用山泉水泡出的龍井茶

探訪“明前茶”:採摘3.6萬個芽頭,炒成1斤茶

吃好午飯,採茶工繼續開始採摘工作。

欄目主編:張春海

本文作者:海沙爾 司佔偉

文字編輯:司佔偉

圖片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