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現: 酒精傷肝且傷腦

參考訊息網5月14日報道

據俄新社莫斯科5月6日報道,美國神經學家研究發現,酒精並不是像以前認為的那樣在肝臟中氧化,而是直接在大腦中氧化。因此,大腦中負責協調、記憶和控制情緒的部分會受到影響。而且,在完全停止飲酒後,降解仍在繼續。

導致協調功能紊亂

當人喝下一杯葡萄酒或啤酒時,進入人體的乙醇會被乙醇脫氫酶氧化為乙醛。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它又被轉化為乙酸,然後被排出體外。如果酶含量不足,則ALD2基因將控制分泌,乙醛就會累積,從而導致嚴重的宿醉。

直到最近,人們一直認為,乙醇在肝臟中分解,然後隨著血液流動,分解產物進入大腦。但美國神經學家透過觀察酗酒的老鼠,發現了另一種機制,這種機制可以解釋醉酒行為模式。

科學家們在小腦中發現了高活性的乙醛脫氫酶,小腦是大腦中負責協調功能的部分。他們是透過研究11個老鼠大腦切片和3個人類樣本獲得這些資料的。此外,研究人員還記錄到活鼠小腦中乙酸的出現,這些老鼠被按每公斤體重1克的比率給予了少量的酒精。而在ALD2基因被剔除的齧齒動物身上,大腦中的乙酸含量要低得多,因此,攝入酒精後基本上並未出現協調問題。

研究人員指出,酒精既可以在肝臟中分解,也可以在大腦中分解。如果在肝臟中分解,那麼分解產物,包括乙酸,會透過血液進入大腦。但研究人員推測,乙醇比乙酸和乙醛(乙醇分解的中間產物)更有可能突破血腦屏障。

這篇論文的作者提出,乙醇可以克服血腦屏障——血液迴圈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之間的生理“過濾器”,直接進入大腦,並在那裡轉化成乙酸,導致協調功能的紊亂。如果沒有乙醛脫氫酶,就不會出現醉酒。科學家們暫時還沒有完全弄清乙醇分解的機制,但他們認為它是主要因素,因為乙醛——酒精中毒的罪魁禍首——更難進入大腦。

損害大腦整體運作

除了協調功能外,酒精還會損害記憶中樞和整個大腦的運作,尤其是經常喝酒的人。這是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得出的結論。

他們對30年來醫療服務機構所收集的統計資料進行了分析。他們關注的是40歲以上每週至少喝一瓶啤酒,即攝入大約140克酒精的人群。除了關於健康、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資訊外,科學家們還掌握了他們大腦的核磁共振照相。

在第二階段,研究人員從統計資料中隨機抽取研究了550名志願者的資訊,並讓他們參加了一些認知能力測試。在隨後的5年裡,志願者們又接受了幾次測試。之後,科學家們分析了所有的資訊。

事實證明,每週攝入超過140克的酒精對大腦功能有負面影響。與不喝酒的同齡人不同,飲酒者的海馬體更“疏鬆”,這片區域負責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並處理有關周圍環境的空間資訊。此外,他們的大腦其他部位也萎縮了,包括雙側大腦半球白質。結果,每週喝一瓶以上啤酒的志願者在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方面的表現普遍更差,能說出的以相同字母開頭的單詞也更少。情況還會逐年惡化。

大多數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但對愛喝酒者來說,這種衰退程序速度更快。

此外,據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老年時期過量飲酒有患痴呆症的危險。青少年大量飲酒也很危險,會減少新皮質的體積,該物質負責感官知覺、執行運動指令以及有意識的思維和言語,還會減慢腦白質的發育。所有這些都將抑制思維能力。

可能造成長期影響

據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研究人員發現,酒精會在喝酒後的一個半月內持續損害大腦。受影響最嚴重的是連線大腦兩個半球的胼胝體以及控制記憶和情緒形成的海馬體。

科學家們在六週裡,透過核磁共振成像觀察了因過量飲酒而入院的男性志願者的大腦變化。在這段時間裡,他們滴酒未沾,但腦白質中神經細胞的退化並沒有停止。

專家們在喝酒上癮後又被強制戒酒的老鼠的大腦中也發現了類似的退化性變化。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還不清楚完全戒酒後大腦還會持續遭受多長時間的損害。對人進行更長時間的觀察是不可能的,因為治療方案的時間約為六週。因此,論文作者計劃研究對酒精依賴老鼠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