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年時戒之在色,剩下兩個是啥受用了

孔子、孟子、老子被譽為古代三大聖人,可以說“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聖人降生之後,才將黑暗的人間照亮。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幾千年來都在指引著人們不斷前行,可以說孔子已經成為了華人兒女的精神明燈。

《論語季氏篇》中記載過一句話: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這句話從人生的三個階段入手,告誡世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要知道並明白應該戒掉的東西,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非常受用。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年時戒之在色,剩下兩個是啥受用了

第一、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古詩有云:“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人生就像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在短短的不足百年時間裡,少年時應該是人生最朝氣蓬勃的時候。

這個時候一定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並且讓自己多長本事、多學本領,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燦爛。

梁啟超曾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年時戒之在色,剩下兩個是啥受用了

可見人在少年時不僅擁有很多機會,而且肩上的擔子也很重。一旦跑偏不僅會讓自己的人生走入誤區,往大了說還會誤家誤國。

孔子認為少年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在這個重要的階段千萬不能好色,說白了就是“戒色”,因為“色是刮骨鋼刀”,太好色不僅傷身體還會耽誤前程。

第二、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孔子問禮於老子後曾感嘆:“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30-40歲的時候人生正處於壯年,這個時候無論是身體還是思想,都應該發展成熟了。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年時戒之在色,剩下兩個是啥受用了

所以應該把精力放在正確的事情上,而不是動不動就惹是生非,以力量去取勝別人,這樣做就是大錯特錯。

孔子摸透了人生的規律,他認為人到中年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千萬不能爭強好勝,並以此證明自己的強大,動不動就和別人打一架,藉此宣揚自己的勇武,實則是最傻的人。

一個人的強大並不在於多能打,而在於可以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擁有可以威懾別人的能力。人到中年只有“戒鬥”才能保一世平安,否則像一個鬥雞似的動不動就打架,不僅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甚至還給家庭造成無窮無盡的麻煩。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年時戒之在色,剩下兩個是啥受用了

中年時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這個時候如果還不管不顧的經常和別人發生矛盾,最終後悔的只能是你自己。

第三、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得”指的是得到或貪得無厭,人到老年時應該學會清心寡慾,而不是依然糾纏於利益之中。

如果不懂得捨得的道理,那麼就算活到一百歲又何妨?

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有一些領導幹部一輩子兩袖清風,在臨退休的時候突然變得貪得無厭,最終導致晚節不保。

殊不知這樣的人就是想不開,一輩子的清譽到最後毀於一旦,落得個鋃鐺入獄的下場,這又是何必呢?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年時戒之在色,剩下兩個是啥受用了

人到老年時,最重要的是保持平淡的心態,不貪、不急、不燥才能安度晚年,否則老了老了還鬧個沒有好下場。

其實,《論語》中有很多經典的話語,都是孔老夫子總結出來的治世經驗,如果大家能夠參透其中的道理,就能像北宋初年的趙普一樣,“半部《論語》治天下”。血氣未定、血氣方剛和血氣既衰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提到了“血氣”。

從中醫角度來講,“血氣”是依靠精氣神才能存在的東西,如果平時不注意保養精氣神,那麼最終就會因為血虧氣虛而導致身體健康出問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連身體都保護不好,那麼肯定幹不成什麼大事。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年時戒之在色,剩下兩個是啥受用了

結 語

孔老夫子作為至聖先師,他給後人留下的經驗之談,想必一定會對大家有所啟發。就比如本文介紹的“三戒”,如果打擊都做得到,那麼自然就能成為聖人口中的“君子”了。

就算無法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最起碼也不會淪為一個小人,這一點大家一定要去深入研究,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