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未來的方法:一日一解學易經

《周易·上經》

《周易》是我國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學實用著作,內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奧,集中代表了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是我國辯證法思想的最早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一部古代典籍。現存的《周易》十卷,包括《周易》和《易傳》兩個部分。

◎乾卦第一

掌握未來的方法:一日一解學易經

卦辭

乾。元亨,利貞

卦義

此卦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和諧,貞正堅固。

爻辭

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爻義

“初九”處乾之始,位卑力微,須養精蓄銳,待機而行,萬萬不可盲目行動。

“九二”居中在地(二在下才中為地道),陽剛漸增,頭角初露,已邁開前進

的步伐,有利於出現有道德有作為的人。

“九三”是由多重陽剛疊成的,居位不中,上不達於高天(九五),下不立於

地面(九二),所以要不斷健強振作,隨時保持高度警惕。這樣,即使面臨危險也

可免遭禍害。

“九四”是多重陽剛疊成的,不中不正,上不在天(九五),下不在地(九二),

中不在人(九三),但在上卦之初,如龍剛從深淵躍出,遇事要審時度勢,待機奮

進。這樣就能沒有禍害。

“九五,陽剛中正,是本卦卦主。如巨龍高飛在天上,體現陽氣至盛至美的

情狀,如聖人有龍德,德備天下,為萬物所瞻視。

“上九”居六陽之巔,陽極生陰(物極必反)。所以巨龍高飛窮極,勢必遭受

挫折,以致後悔。要懂得進與退、存與亡、得與失的規律。

“用九”出現一群巨龍,都不以首領自居,吉祥。人需謙虛謹慎,越是剛健,

越是有地位、越要不為人先。

掌握未來的方法:一日一解學易經

彖辭傳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釋義】

在講解經文之前先談一談《周易》的《十翼》。此處的“彖日”並非《周易》的經文部分,而是傳為孔子所作的《十翼》之一,即《彖辭傳》。

彖辭原指《周易》中的卦辭與爻辭。相傳為孔子所作的《十翼》中解說經文的文字,也稱《十傳》,總稱《易傳》,其包括《彖辭傳·上》、《彖辭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繫辭傳·上》、《繫辭傳·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十篇。

不過這些並非孔子所作,這些文字應為周公時期的作品,並且並非只有十篇。孔子對這些文獻進行整理,然後口述給弟子。後來(應該是戰國末期),孔子的弟子對這些內容進行整理,將其歸類為十篇。至此才有文字的《十翼》問世。後來人們將《十翼》與《周易》編在一起,統稱“易十二篇”。

為了人們更方便地理解《周易》經文,人們後來又把《十翼》中的《彖辭傳》、《象傳》分別列入《周易》卦辭、爻辭的後面,將《文言》列在乾坤兩卦的後面。這便是古代最常見的《周易》版本的排列樣式。而《十翼》的內容,由於並非出自一人之手,其中即有周公的觀點,也有蜩點,還有後來孔子和其弟子(即寫成文字者)的觀點,所以其內容龐雜,甚至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我們在閱讀《十翼》時,要有所鑑別。由於《十翼》對理解經文還是有一定幫助的,所以一直成為《周易》的一部分。

本書亦採用古代常用的排列順序,在乾卦中按照卦名、卦畫、卦辭、爻辭、彖辭傳、象辭傳、文言的順序排列。以後各卦,則將彖辭傳列入卦辭之下,將象辭傳列入卦辭及爻辭之下。

下面言歸正傳,開始講一講彖辭的意思。把上面的一段古文翻譯成現代文便是:多麼偉大啊,陽氣的始生!萬物因它而生,乃至天體也被它控制著(即天氣因陽生而轉暖)。它使天空布雲施雨,(在雨水的滋潤下)萬物開始了生長,在大地上顯露出了本來的形象;太陽反覆執行,使六個時辰處於美好的白天;乾卦的六爻,控制著天體的寒來暑往。天體的執行規律,賦予萬物不同的性質和壽命,經常保持陰陽的均衡和合,才是利於堅守的正道。陽氣不但使萬物擁有了生命,而且使萬國都因此安寧。

這段彖辭,可以稱之為“陽氣贊”。它讚美了陽氣強大的功能。冬至一陽生,此時大地上的萬物都開始有了生命的萌生,植物的根在泥土中開始有了長勢,人的身體也開始因陽氣的初生而顯得有了生命力,動物中陽氣足的老虎在此時發情開始爻配,可見這一陽初生真是了不起。隨著陽氣的不斷上升,天氣轉暖了,於是開始下雨了。一場場的春雨,使大地上的植物都長高了,綠茵茵顯示出一片生機。。在時間上,乾陽代表白天,坤卦代表黑夜;在節氣上,乾卦的六爻變化代表著陽氣逐漸上升,天氣逐漸轉暖。由此可見陽氣真是很偉大的。

掌握未來的方法:一日一解學易經

可是文中的“保合太和”,也許你會認為不是在談陽氣。“保合太和”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哲學思想。《程氏易傳》中說:“保謂常存,合謂常和。”太和即大的和諧。連起來的意思就是:保持常合達到大的和諧。細觀《周易》一書,無不表現天地氤氳有常生、陰陽和會以施化,剛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婦、感應相通成變化的思想。《周易》的氤氳、和會、相摩、和合、相通,都涵含著和合、融合的意思,都是“保合太和”的具體體現。正是《周易》的這一和合思想,奠定了中國哲學重和而不重爭,重合而不重分的特徵。可見“保合太和”指的是陰陽之合,那怎麼會在“陽氣贊”中談到陰陽之合呢?其實作者是在指出,陽氣才是陰陽爻合的重要基礎。男權時代的文字當然要宣揚男性的陽剛之氣的偉大了。不過仔細一想,確實也有一點道理。因為如果陽氣不健,何以得合?

至於彖辭的最後一句“萬國成寧”是怎麼回事呢?陽氣怎麼還能使國家安寧呢?我想如果你瞭解了夫婦之合的道理,便不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國家的安寧,君臣之道也,君陽臣陰,君臣之合自然無政亂;國家的安寧,亦如夫婦之道也。夫陽婦陰,夫婦和合,夫唱婦隨,夫健婦順,家庭自然和睦。國君如夫,臣艮如婦,自然家國安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當然可以使國家安寧了。

當然,這是古代的卦建思想。不過只要有國家存在,就有階級存在,這種不同階級的道德約束理念就有著現實的意義。只是我們在今天如果像古代那樣嚴格地束縛人們的思想行為,顯然不太可能。所以現在精神文明建設還是比孔孟宣揚的周禮更符合時代的需要。

象傳

(大)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弓舍不息。

(小)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釋義】

(大)象譯文:天體執行剛健而永不停息,君子應當效法天道,自強不息。

(小)象譯文:

初九之所以“潛龍勿用”,是因為此陽爻的位置處於最下面的位置。

九二的“見龍在田”,指的是九二陽爻已來到地上,可以發揮它的養生萬物

之德了。

九三的“終日乾乾”,即反覆執行,永不停息的意思。

九四的“或躍在淵”,是說前進(或歸隱)不會有災難的意思。

九五的“飛龍在天”,是指大人物將會出現而大有作為的意思。

上九的“亢龍有悔”,是說物不可以終盛,會盛極而衰,陽極而陰生之意。

用九的爻辭含義是,陽剛之德不會自以為是,顯示自己首領的地位。

前面已說過,象傳是輔佐人們理解經文的,是透過卦象解釋經文,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非全部正確,只能作為參考。

在這裡要談一談大象中的“自強不息”。我們說中華艮族是一個自強不息的艮族,其成語自強不息便是源於《周易》中乾卦的象辭。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正是取自於乾坤兩卦的大象辭1914年,蓍名學者梁啟超先生應邀到清華以《君子》為題作講演,並以乾坤兩卦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勉勵學生。從此這八個字便成為清華大學的校訓,一直至今。在這90餘年中,這八個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清華學子,使清華大學人才輩出,成為中國最有名氣的學府之一。

我們今天學習乾卦的經文,便是要學習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自己要學有所成。

文言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

之會也,利香,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閒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各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

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艮,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乾元者·始而亨香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惰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毒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掌握未來的方法:一日一解學易經

【釋義】

文言是在孔子出生前就有的解經文字。值得注意的是,文言的內容已脫離了卦辭與爻辭的本意,而是帶有更強的哲理性與政治色彩。古代儒家認為除了《彖》與《象》,其他《易傳》的內容爭議處頗多,所以將《彖》與《象》列入經文,而將文言列於乾坤兩卦的最後面,而其餘列於經書的最後,以分主次輕重。有些易學家認為文言應當是每一卦都有,但現在只存乾坤兩卦的文言,疑為孔子所刪(也就是說孔子沒把這部分傳下來),因為其他卦的大意可以根據乾坤兩卦的文言進行類推。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這段文字是解釋乾卦的四德。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文便是:元是仁善之首,亨是美好的相會,利是正義的和諧,貞是做事的主幹。君子體仁,足以成為眾人的首領;美好的聚會,足以符合禮教;利益萬物就可以合於道義;堅貞守正就足以幹成事業。君子要效法乾卦的這四種品德,所以說,“乾,元亨利貞”。

這段話在《左傳·襄公九年》有記載,當時襄公的祖母穆姜與僑私通,由於與僑感情深厚,便想去掉該立的成公,立她的情人僑為國君。由於陰謀沒有得逞,被趕到東宮的穆勤請太史佔了一卦。得的是艮,即艮卦除二爻外其他爻皆變。太史說:“隨,其出也。君必速出。”意思是說災難馬上就要過去了。姜曰:“亡。是於《周易》日‘隨,元亨利貞無咎。’元,體之長也;亨,嘉之會也;利,義之和也;貞,事之幹也。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然固不可誣也,是以雖隨無咎,今我婦人而與子亂,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謂元;不靖國家,不可謂亨;作而害身,不可謂利;棄位而姣,不可謂貞。有四德者,隨而無咎。我皆無之,豈隨也哉?我則取惡,能無咎乎?必死於此,弗得出矣。”

穆姜對卦辭的講解很有哲理性,她不是隻看斷辭,而是結合經文進行推理。其對經文的理解,應當就是周公制禮樂時對《周易》原意進行引申而加重禮教思想力度的一些內容。

乾卦四德在古代影響極大,比如天壇的四個大門,便是以元亨利貞命名的。後來,元亨利貞四個字,還被引申為春夏秋冬的含義。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這段文字是解釋乾卦初九爻經文的。應當是孔子的想法,也不排除是孔子繼承了前人的觀點。將其譯成現代文便是:

問:乾卦的初九爻的卦辭說“潛龍勿用”,這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這說的是具有龍的品德而隱藏起來的人啊。這種人不會因世俗的影響而改變自己,不去爭逐世俗的功名;歸隱而不因清貧而苦悶,也不因無官無祿而苦悶;做自己願意做的事,不做違反自己意願的事,堅定自己的志向而不動搖,這就是潛龍啊。

孔子將爻辭的含義上升到了更高的哲學範疇,更為細緻地教導人們該如何“潛”。龍的品德是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顯。在此,孔子重點講了龍的隱。在孔子看來,龍之隱,並非是委曲求全,而是自得其樂。這是隱者必須具備的道德修養。

古彭祖一邊拾麥穗一邊唱歌,這正是隱者的風範。而孔子本人卻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到處遊說自己的禮儀之說時,許多隱者勸其歸隱,可是孔子卻沒隱,一直戰鬥在遊士的第一線,他在《論語·微子》中便描寫了孔子見到許多隱士的故事。孔子先碰見楚狂接輿。接輿唱了一首歌就跑了,大家都很熟悉他的歌唱了:“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李白也有“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詩句(《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莊子·人間世》也提到過這件事,詞句略有出入。他特意用“從政危險”來勸孔子避世,不過這對於信念堅定的孔子來說好像沒有多大用處。接著孔子碰見長沮、桀溺這兩個人,讓子路去問渡口(“問津”出典處),誰知這兩個人,一個敷衍了事:“是知津矣!”,說孔子應該知道渡口在哪;一個答非所問,勸子路不要跟從孔子。孔子知道後悶悶不樂地說“鳥獸不可與同群”。當與孔子走散的子路問一位隱士見到自己的老師沒有,隱士竟沒好氣地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意思是說:從不自食其力從事勞動,五穀都分不清,哪裡配稱什麼老師!為什麼這樣呢?這其實就是“圍城法則”,城裡人想出去,城外人想進去。孔子雖然透過葬母獲得了貴族身份,可一天貴族生活也沒享受過呀,他為什麼要歸隱呢?而那些隱士卻往往是過膩了富足生活的貴族,兩者境界當然不一樣了。

不過孔子在這裡所說的是很有道理的,當“潛”之時,自得其樂的心態更有利於積蓄自己的力量。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得志的人,這些人應當按孔子所說的,去做蓄勢待發的“潛龍”。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正中謄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閒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這是對乾卦九二爻的解釋。

問:乾卦的九二爻辭“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這是指那些具有龍的品德而又能保持中正的人啊。說話守信用,做事謹慎,防範惡意的誹謗影響自己的信譽,以美德利天下不爭不伐,以博大的道德感化世人。《周易》中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正是君王的道德啊。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問:九三爻說“群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君子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主要憑藉的便是忠信二字,所以修養才能夠得到提高。言語動聽但要建立在誠實的基礎上,所以能保持自己的業績。知道時機來臨,就想辦法得到它;知道運勢到了終點,便儲存一顆正義之心。這就是,不因上位為驕傲,不因位下而憂鬱。所以君子自強不息,時刻謹慎防範,雖然處於危地而不會有災難。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問:九四爻“或躍在淵,無咎”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躍上去與退下來要審時度勢,靈活掌握,這不屬於邪惡。該進該退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樣做不會脫離君子的群體。君子提高道德修養來建立功業,總是不想錯過時機,所以沒有災難。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眷親上,本乎地香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問:(略)

孔子說:相同的音階之間會產生共鳴,相同的氣味之間會互相吸引(動物之間憑氣味尋找自己同類的異性);在平地之上水向溼潤的地方流動,同樣可以燃燒的東西,火在乾燥的物體上火苗旺,雲總是跟從著龍,風總是跟從著虎。聖人興起,萬物都可以看到。以天作為本類的事物會親近天,以地作為本類的事物會親近地,就是“各從其類”的道理啊。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

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艮。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問:(略)

孔子說:尊貴卻沒有職位權柄,身份高卻沒有臣艮,下面有賢人卻無法來到上面給予輔佐,所以此爻為動爻便會有後悔的事發生。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前面的“文言曰”是第一部分,“子曰“是第二部分。這段文字,可以稱之為文言的第三部分。文言的內容有些雜亂,所以歐陽修認為非孔子所作。其實,孔子對《周易》只是收集與整理,他應該沒寫過任何關於《周易》的理論。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各爻所處的時位,以此來指導人們在不同時位時應當怎樣去做。意思是:“滯龍勿用”,是因為位在下。“見龍在田”,是因為處於順時進位的時候。“終日乾乾”是正在做事情。“或躍在淵”是試一試自己的能力。“飛龍在天”是臨君而開始治理國家。

“亢龍有悔”是因為窮途末路而帶來的災難。“乾元用九”中講的是治天下最理想的方法。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這是文言的第四部分。是從另一個角度對乾卦六爻進行解釋。

譯文:“潛龍勿用”,是因為此時陽氣處於潛藏時期;“見龍在田”是陽氣來到地面,天下變得光明;“終日乾乾”是與時俱進;“或躍在淵”是因為乾道的變革;“飛龍在天”是以天德治天下;“亢龍有悔”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限;“乾元用九”是天道的法則。

乾元香,始而亨者也。利貞春,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9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此為文言第五部分。 ,

譯文:乾元,即是陽氣初始而亨通。利貞,即是人之性情。陽氣用美麗與利益使天下受益,卻不表明自己的貢獻。偉大啊!難道不是乾的偉大之處嗎?剛健而中正,是純粹的精華啊。六爻發動,可以廣通萬物之情,六爻的變化,代表著天氣的變化,雲行雨施,潤澤天下而享太平。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澄之為言也9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此為文言第六部分。即是說:君子以成全美德作為自己的行為,這種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便可顯出來。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示申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口隹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香,其口隹聖人乎7 .

這是文言的第七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也是對各爻辭的解釋。譯成現代文便是,潛的意思就是隱伏而不顯露,做事還沒有成就,所以君子在這種情況下不發揮自己的作用。

君子學習要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多向別人請教以解決不懂的地方,以寬容的胸懷與人相處:以仁愛之心去做事。《周易》中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君王應具備的道德。

九三爻剛爻與剛爻重,上不在天道中,下不在地道中,所以只能自強不息,時刻謹慎。這樣,雖然處危地卻不會有災難。

九四爻的處境與九三爻一樣,所以會迷惑。惑的意思,便是懷疑。所以沒有災難。

大人物具有天地的道德,具有日月普照萬物的品質,順應四時變化的規律,懂得占卜預知吉凶。在順應天道上為天下人做出表率,根據天時的變化安排所做的事物。天與他的行為是一致的,何況是人呢?何況是鬼神?

所謂的“亢”,是指知進忘退,知存忘亡,知得忘失。只有聖人吧,能夠全面考慮到進退存亡,並且不失正道,大概只有聖人能做到吧。

掌握未來的方法:一日一解學易經

本卦說明

本卦揭示了“陽剛’、“健強’之氣的本質作用:是宇宙萬物“資始”之本,它“運作不息,變化無窮”,制約、主宰著整個大自然。勉勵人們效法“天”的

剛健之德,奮發向上,強調君子要施仁、行禮、講義、堅持正固。展示了陽剛之

氣的萌生、進長、盛壯乃至窮衰消亡的發展規律。因此,要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

視事物不同的發展階段而行之。切記定好位,謙虛謹慎,越有地位,越要不為人先,明白物極必反的哲理,懂進、退、存、亡、得、失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