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CT是不是肺癌篩查最有效的手段?

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CT是不是肺癌篩查最有效的手段?

問:每年都要去做一次胸部低劑量CT是不是目前肺癌篩查最有效的手段?

答:復旦大學胸部腫瘤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陳海泉教授認為,目前對於肺癌篩查的一個爭議點是,會不會造成過度治療?也就是說,篩查發現懷疑是惡性結節,但手術後病理證明又是良性的。這個非常困難,國內外現有的診治水平都還不可能做到100% 的準確。

2011年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建議,肺部手術的良性比例應該控制在15%以下。根據2010~2019年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手術切除的肺結節良性比例,結果發現,透過質量控制和改進,良性比例逐年下降,從14。5%下降至6。2%。尤其是磨玻璃結節的良性比例下降趨勢更為明顯。這說明在過去10年裡,準確率都在90%以上。

對於首次發現的磨玻璃結節,我們的處理經驗是必須經過至少6~12個月的隨訪,只有持續存在的磨玻璃結節,才選擇合適的時間手術切除,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良性手術比例。實性結節的良惡性診斷,相對來說比較難以判斷,手術指徵及手術時機的選擇存在較多爭議,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肺癌早期篩查、早期診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所有癌症中,肺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都是第一。

從全球的情況看,2018年死於肺癌的人數有1761007例,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近1/5。我國的情況也差不多。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資料,肺癌是我國男性癌症發病的第1位,也是女性癌症發病的第2位。目前最新統計是,2015年我國肺癌死亡人數約為63。1萬例。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肺癌的死亡率都高居不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和沒有“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有關。資料顯示,Ⅰ期患者的5年總體生存率可達88%,可惜有57%的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了,這導致肺癌的5年總體生存率只能維持在14%~18%。(劉軼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