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很多朋友一提起膽固醇就色變,其實我們常吃的食物中,有一種被稱作“惡魔脂肪”的反式脂肪酸,比膽固醇更可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50萬因心血管疾病引發的死亡案例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有關,堪稱是心腦血管的殺手。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不僅會損害心腦血管健康,還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的風險,甚至會影響記憶力。對兒童來說,會影響智力的發育;對老年人來說,會加速認知功能衰退,增加老年痴呆症發生的風險。

反式脂肪酸藏在這些食物裡

目前我們攝入的反式脂肪酸主要來源有三個:

1、天然的食物:我們常吃的牛羊肉、乳製品等均含有微量的反式脂肪酸,這部分對人體的影響不大。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2、植物油:平時炒菜用的植物油,在精煉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在我們烹調的過程中,經過長時間的高溫加熱,比如長時間煎、炸等,會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因為我們每天做飯都要用油,所以植物油是我們攝入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大約會佔到50%左右。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3、甜點、炸雞等加工食品:反式脂肪酸可以使食物口感更酥鬆,延長保質期,所以在加工食品中使用非常廣泛。

如何避開反式脂肪酸

合理用油

1、控制油的攝入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攝入量應該控制在25-30克,但我們國人實際的平均攝入量將近40克,甚至很多人遠超40克,這就大大增加了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注意烹調方式:食用油中的反式脂肪酸會隨著加熱時間延長而增加,建議平時做飯少用油炸、煎等烹飪方式,煎炸後的剩油不要再次用於高溫烹飪。

購買前檢視營養標籤

反式脂肪酸廣泛存在於各種甜品、糕點裡,商家會給他們穿上各種“馬甲”,氫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都屬於氫化油,其中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在營養成分表中的排名越靠前,含量越高。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大家購買食品時,一定要先看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出現這種字眼的食品要少買。

0反式脂肪酸不等於可以隨便吃

大家應該都有注意到,現在很多食品會特意強調不含反式脂肪酸,包裝上也會標明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其中真的一點反式脂肪酸都沒有麼?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就可以標註含量為0,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但並不意味著這些食品就可以放開了吃,尤其要警惕這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吃多了同樣是不健康的。膨化食品、酥脆的餅乾、派、奶油蛋糕等食物,最好還是能不吃就不吃。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在粗雜糧中,推薦GI(升血糖指數)低的食物。下面附上常見食材查詢,方便大家查詢。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低GI的選擇並不少,這裡特別推薦全穀物中的明星——燕麥。

燕麥飽腹感強,纖維多,升糖指數低,白米飯的GI是81,燕麥只有45,屬低GI食物。很多明星的減肥食譜裡都有它,大S,張韶涵,歐陽娜娜都在吃,中醫大夫無忌老師,也特別推崇燕麥。

小編樂樂也嘗試過戒糖減肥,早餐常用燕麥米來打豆漿,GI低,營養卻一點不低。燕麥米、紅豆、黃豆、薏米、打成豆漿。這樣一碗豆漿,再配一個雞蛋,碳水,蛋白質,飽腹感就都有了。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打豆漿非常簡單,把燕麥米,紅豆,黃豆,薏米,泡上一宿,第二天打豆漿的時候,再放上一顆紅棗。打出來的豆漿特別香,有一點似有似無的甜味。方子比豆漿還要齊全,而且一點糖都沒有,想要健康又怕胖的人,可以試一下。

如果你沒有時間打豆漿,不方便煮燕麥粥。也想事半功倍地擁有明星一般的膚質,用芡實蓮子粉 代餐就再好不過了。

方子比豆漿還要齊全,而且一點糖都沒有,想要健康又怕胖的人,可以試一下。

燕麥紅豆粉,比例是燕麥3,花生2,芡實2,山藥2,紅棗2。我們尋訪祖國各地,找到優質的食材,做成一碗不加糖也足夠好吃的糊糊。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溼。補益脾胃,讓它獲得動力;同時去除體內溼氣,溼氣沒了,氣血動起來沒有累贅,人就會輕鬆,消除睏倦。

現在的三伏天氣溼熱交雜,這時候身體內陽氣又弱。脾胃弱的人容易腹脹,消化不良,沒胃口,吃東西沒味道,大便不成型的問題。

如果還溼氣重容易感覺頭蒙,如同裹著東西,拉肚子,大便粘廁所,肉軟軟的胖,四肢沉重乏力,溼疹,嚴重的還會引發脂肪肝、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

不少女子白帶多其實就是身體溼重的表現,對於脾虛溼氣重的人可以芡實、白朮、茯苓一起吃,如茯苓芡實粥、芡實山藥粥等。

提到祛溼,很多人想到的是薏米,而芡實的祛溼功效比赤小豆、薏米更強,而且薏米屬微寒性,長時間吃胃受不了。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已呼籲停用!“惡魔脂肪”到底是什麼?

蓮子:補益脾胃,祛溼的同時還能養心安神,心安能減少思慮,而思慮過多是脾虛的重要誘因。

山藥:補氣健脾,還能補益肺腎。肺能調理水的通道,腎主全身之水,脾主運水,溼氣重雖然根本在脾運水能力下降,但調理肺脾腎能更快的把溼化掉。

芡實與山藥:均具有補脾止瀉的功效,補益效果相似,但芡實之固澀腎精,更有甚於山藥。而且溼氣重堵住中焦的人不能用山藥,從某種程度上看山藥是不祛溼的,山藥的強項在於補脾肺之氣,益肺腎之陰。如果是陰虛體質的,但又溼氣偏重,就可以芡實+山藥。尤其老人,孩子,孕婦,用一點芡實與山藥炒熟後,弄成粉末,每天和粥調服,可以祛溼補脾,同時補脾肺腎之陰。

小米:黃土高原上的小米,最得土氣,而脾屬土,在五穀中小米最養脾胃。

燕麥米:比燕麥片的效果更好,可以很好的補脾益氣,也是平常不容易吃到的一種穀物。

紅棗+葡萄乾+花生:養脾胃、補氣血,調和味道。 有人可能會問,紅棗生溼,這裡還要放紅棗嗎?紅棗健脾,又能調和諸味,這裡用烘焙過的紅棗,更多的是補益脾胃的效果。放在這裡,絕對是利大於弊的存在。

不僅低GI,每一個食材都有健脾胃的效果。一個人如果脾胃運化能力強,就會讓進入身體中的糖,儘快進入臟腑內,而不是遊離在血液中,促生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