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產生與應對理論:人生苦難重重,直面現實而不迴避才是王道

壓力產生與應對理論:人生苦難重重,直面現實而不迴避才是王道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開篇說道,“人生苦難重重”,並揭示這是一個偉大真理。

稍微想一想,可以理解,生活就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也就是壓力重重,表現在感受上就是困難重重。

那麼,壓力如何出現,又是怎麼導致疾病的,以及我們如何預防應對壓力呢?

津巴多教授給出了答案!

先看壓力產生以及後果的理論公式:壓力源——壓力——疾病,

下面給予解釋。

壓力每人都有體會,從天災人禍到日常小事,表現到心理上、生理上,就是行為不當、情緒不良、認知不合理,以及身體上各種不適。

壓力源,顧名思義就是導致壓力的來源,津巴多教授歸納為這幾種:

1、短期壓力源,特指天災人禍重大壓力,時間短暫,強度大,破壞性強。

2、長期壓力源,包括重大生活事件、倦怠、情感倦怠、人際關係、日常瑣碎事情,特點是長期存在,強度不大,但容易溫水煮青蛙。

這個區分類似情緒中的激情與心境,但屬於壓力事件。

壓力,是由於壓力源導致的身心感受,心理痛苦,生理不適,其發展過程為三階段,諧音為“該死”。

1、警覺期,壓力源導致壓力感受,引起生理喚起,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開始集結抵禦,開始消耗心理能量。

2、搏鬥期,壓力源持續存在,生理資源持續消耗,心理能量全力維持,看似勢均力敵,但是心理耗竭嚴峻。

3、衰竭期,持續壓力之下,無法堅持下去,最後心理能量消耗殆盡,出現死亡,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再看,如何應對壓力源與壓力,緩解壓力有那些因素,應對壓力有那些策略

降低壓力源影響,有5種緩解壓力因素:A型B型人格、控制點、復原力、樂觀主義、堅強性。

1、A型人格的人,特點是沒有耐心、完美主義、充滿攻擊性與敵意,遇到壓力源也就是容易“小刺激大反應”,如路怒症,反之B型人格比較溫和,會大刺激小反應。這類似兩種不同腦電波,一個緊張,一個放鬆。

2、控制點,內控型的人傾向自己能控制事情走向,外控者認為聽天由命,顯然人格不同導致壓力源效果不同。

3、復原力,從壓力源刺激中恢復心理正常能力,比如吵架後,有人雨過天晴,有人懷恨在心。

4、堅強力也稱為堅強3C,即把壓力源認為不是威脅而是挑戰,不是投降而是投入,不是習得性無助而是控制。

5、樂觀主義,也屬於積極歸因,即認為壓力源是暫時不是長期,是情境不是個人,是特殊不是普遍,如受挫可如此認知。

壓力源一旦出現,導致壓力是必然的,上述緩解因素只可以緩解壓力,註定不能消除,因此接下來還要應對壓力。這就是減低壓力影響,應對身心疾病的策略,也有5種。

1、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即以情緒處理為中心與以問題處理為中心,二者不是顛覆而是並存,事實上情緒是自我核心,慌了不打糧,穩定情緒再面對問題解決掉。

2、社會比較,即向上比較還是向下比較,也是並存關係,向上找出好榜樣學習,向下緩解情緒說明自己不是最糟糕。

3、積極情緒,既然情緒是自我核心,向前看必須的,“我能幫你什麼”。

4、發現意義,壓力感中積極關注,這是積極歸因之後的當前行為策略,比如共情表達,比如凡事發生太好了,比如沂山之行各種意義。

5、認知重組,意味著看法不斷改變,比如諮詢結束感覺不錯,隨後反思效果不好,再反饋還是不錯。

最後,無論應對壓力源問題,還是壓力問題,還是要歸結為“積極生活態度”,有4種,包括人際關係良好、體育鍛煉、飲食與睡眠。這些都是實打實可操作的,關鍵在於堅持與意識。

壓力是個現實問題,人人都有,但面對同樣世界同樣壓力,為何人與人差別如此之大?我們捫心自問一句,我的人格模式與應對策略是否還有改進餘地,如何保持覺察才可以進步!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