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抓狂的顳葉解剖術語

令人抓狂的顳葉解剖術語

顳葉解剖術語

顳葉有多個面,解剖較其他腦葉複雜,涉及的解剖術語還存在一些讓人疑惑的問題。我作為一名學習者,經常被不同專著對同一概念作出的截然不同的解釋感到疑惑,甚至抓狂,總想弄清楚它。今天就來理一理。到底誰對誰錯,我也不知道。歡迎老師和朋友們討論。

1、關於枕顳內側回和枕顳外側回,先來看看我們國內的多本神經外科或神經解剖學專著是如何說的:

(1)《臨床神經解剖學 第2版_芮德源,朱雨嵐主編2015年》P441:

簡單來說,枕顳內側回和外側回,以

枕顳溝

為界。

令人抓狂的顳葉解剖術語

(2)《臨床中樞神經解剖學(第2版)_李振平主編-2009》P152:

此書也提到枕顳內側回和枕顳外側回分別位於

枕顳溝

的兩側。

(3)《鍾世鎮現代臨床解剖學全集,顱腦外科臨床解學分冊》P27

同上,枕顳內外回以

枕顳溝

為界。

令人抓狂的顳葉解剖術語

(4)《《神經解剖學》第2版 朱長庚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年》P513:

此書也提到枕顳內側回和枕顳外側回分別位於

枕顳溝

的兩側。

(5)《RHOTON 顱腦解剖與手術入路》P56:

此書提出“

顳枕回

”位於“顳枕溝”和“側副溝”之間,未提及枕顳內側回和枕顳外側回。

令人抓狂的顳葉解剖術語

(6)《系統解剖學,人衛版,第9版》P369、370:

枕顳內側回與枕顳外側回以

枕顳溝

為界。

(7)《GRAY‘S Clinical Neuroanatomy The Anatomic Basis for Clinical Neuroscience》P282:

在此書中,同樣描述為

枕顳溝

為枕顳內、外側回之間的分界。

(8)《現代神經外科學,周良輔主編,第2版》P18

未提及枕顳溝,僅說顳下回與側副裂之間為梭狀回,在此,我個人理解為:顳下回底面的內界為枕顳溝,枕顳溝與側副裂之間為梭狀回。這樣的話,與上面各專著所說的概念無衝突。

令人抓狂的顳葉解剖術語

(9)《王忠誠神經外科學,第2版》P10、11:

此專著上的說法就有點讓我抓狂了,除非他把顳下溝等同於枕顳溝。

(10)《顯微神經外科學IVA,凌鋒、鮑遇海翻譯》P54

此書中提到顳中溝的概念,梭狀回=枕顳外側回。

令人抓狂的顳葉解剖術語

(11)、上網搜尋枕顳內側回(Medial occipitotemporal gyrus)得到這樣的結果:

令人抓狂的顳葉解剖術語

2、根據以上資料,我對顳葉的腦溝及腦回相關術語概念進行總結,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1)枕顳溝為枕顳內側回與枕顳外側回之間的分界(背外側面的自上而下再轉向底面及內面):

沒有顳中溝說法:顳上回→顳上溝→顳中回→顳下溝→顳下回(其中顳下回底面又稱為枕顳外側回)→枕顳溝→梭狀回(枕顳內側回)→側副溝→[鉤+海馬旁回+舌回]→海馬溝→齒狀回→傘齒溝→海馬傘。

有顳中溝的說法:顳上回→顳上溝→顳中回→顳中溝→顳下回(其中顳下回底面又稱為枕顳外側回)→枕顳溝=顳下溝→梭狀回(枕顳內側回)→側副溝→[鉤+海馬旁回+舌回]→海馬溝→齒狀回→傘齒溝→海馬傘。

(2)側副溝為枕顳內側回與枕顳外側回之間的分界(背外側面的自上而下再轉向底面及內面):

沒有顳中溝說法:顳上回→顳上溝→顳中回→顳下溝→顳下回(包括背外側面和底面)→枕顳溝→梭狀回(枕顳外側回)→側副溝→[鉤+海馬旁回+舌回]=枕顳內側回→海馬溝→齒狀回→傘齒溝→海馬傘。

有顳中溝的說法:顳上回→顳上溝→顳中回→顳中溝→顳下回(包括背外側面和底面)→枕顳溝=顳下溝→梭狀回(枕顳外側回)→側副溝→[鉤+海馬旁回+舌回]=枕顳內側回→海馬溝→齒狀回→傘齒溝→海馬傘。

令人抓狂的顳葉解剖術語

(3)還有一種說法不分枕顳內側回和枕顳外側回,僅說枕顳回,為枕顳溝和側副溝(裂)之間的梭形腦回。

3、有一點是恆定的:

顳葉底面有一條最恆定的縱向溝裂,即側副溝(裂)。與側副裂前方有與之間接或直接相連的溝為嗅腦溝(又稱鼻溝)。在顳葉底面,側副溝(裂)外側有一條與之平行的溝為枕顳溝。

權威醫學解剖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