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齡段癌症篩查重點大不同,該查哪些項?

如今癌症越來越有年輕化的趨勢

專家建議:

女性超35歲應每半年一次婦科檢查

40歲以上應重點關注

心腦血管、高血壓和糖尿病

條件允許時

50歲以上建議儘早做胃腸鏡篩查

自己或親友體檢時

該關注哪些專案?

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各年齡段癌症篩查重點大不同,該查哪些項?

癌症篩查的方式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體檢,特別是“防癌篩查”,更是讓預防、早發現癌症看到了希望。目前來說,防癌篩查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腫瘤標誌物:

這種篩查方式就是透過血液檢查體內腫瘤標誌物水平,它也是臨床篩查癌症中最為基礎的一項檢查,包括:

甲胎蛋白(肝癌)、血清癌胚抗原(消化道癌、肺癌)、糖鏈抗原(卵巢癌)、前列腺特異抗原(前列腺癌)、絨毛促性腺激素(婦科腫瘤、非經原型睪丸癌)

等。

當腫瘤標誌物異常升高時,就需進行下一步的密切檢查。

影像學檢查:

實體惡性腫瘤的發現和診斷,離不開影像學檢查。比如

x光、ct篩查、B超檢查、核磁共振

呈現等,都是臨床常用到的篩查手段。除此外,針對

消化道腫瘤,還需進行腸鏡、胃鏡等篩查。

各年齡段癌症篩查重點大不同,該查哪些項?

婦科篩查:

婦科癌症篩查,能確定女性體內是否有癌細胞。比如

液基薄層細胞檢測

(TCT)

就是常用到的篩查手段之一,這能幫助臨床診斷宮頸癌。而

乳腺鉬靶

也是臨床認為最為簡便、可靠檢查乳腺癌的手段。除此外,

婦科B超檢查,

也能儘早發現婦科炎症、腫瘤等問題。

男女癌症篩查清單大不同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透過癌症篩查及早發現、明確診斷,尤其是乳腺癌、宮頸癌、肺癌、結直腸癌,從而獲得更多的治癒機會。

各年齡段癌症篩查重點大不同,該查哪些項?

做癌症篩查前,大家有必要了解常見癌種及其高危人群,並結合自身年齡、家族病史、性別、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初步選擇篩查專案。

No.1 全人群高發癌

肺癌

高危人群:

年齡為50~75歲;每年吸菸大於等於20包,包括曾經吸菸,但戒菸不足15年者;長期被動吸菸者(基本每天接觸,超過20年);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職業暴露史;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纖維化病史;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篩查方法:

每年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若查出肺內結節,需遵醫生建議,或專科就診進一步檢查、監測。

肝癌

高危人群:

年齡40~69歲;患有乙肝、丙肝,或攜帶乙肝、丙肝病毒者;肝硬化者;有酒精肝或其他肝病;有肝癌家族史。

篩查方法:

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聲檢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查,建議同時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體檢測;如發現異常應進一步做增強CT檢查。

結直腸癌

高危人群:年齡45~74歲;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本人有其他惡性腫瘤病史;曾患腸道息肉;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長期(近2年持續存在)慢性便秘或慢性腹瀉,連續2周出現黏液血便等肛腸症狀。

篩查方法:一般人群每年做一次免疫化學法糞便隱血試驗(FIT);每1~3年做一次糞便 DNA檢測;每5~10年做一次精細放大腸鏡檢查;高危人群以第一次檢查結果決定下一次檢查時間。

各年齡段癌症篩查重點大不同,該查哪些項?

胃癌

高危人群:年齡45歲以上;長期生活在胃癌高發地區;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有可能致胃癌的不良生活習慣,如吸菸、嗜酒、喜食高鹽或醃製飲食等;有患胃癌的一級親屬(父母、子女或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篩查方法: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檢測,有助於判斷有無胃黏膜萎縮及萎縮程度,可作為每年常規篩查專案;幽門螺桿菌檢查,判斷有無感染,可作為每年常規篩查專案;當上述檢查發現異常,建議做精細放大胃鏡檢查,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應根據醫師建議定期做胃鏡檢查。

也可以直接做精細放大胃鏡檢查,這是胃癌早期篩查金標準。

No.2 女性高發癌

乳腺癌

高危人群:年齡45歲以上;有50歲前患乳腺癌的一級親屬;有對側乳腺癌史;攜帶有乳腺癌致病性遺傳突變。

篩查方法:彩超檢查,45歲後每1~2年一次;高危人群可每1~2年做一次乳腺鉬靶攝片檢查。

甲狀腺癌

高危人群:

童年期有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線塵埃接觸史;由於其他疾病進行過頭頸部放療;有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甲狀腺髓樣癌等既往史或家族史;甲狀腺結節大於1釐米,且結節生長迅速,半年內增長到1釐米以上;或甲狀腺結節大於1釐米,伴持續性聲音嘶啞、發聲困難、伴吞嚥困難或呼吸困難,且排除了聲帶病變(炎症、息肉等);甲狀腺結節大於1釐米,且伴頸部淋巴結腫大;降鈣素高於正常範圍。

篩查方法:

一般人群在30歲以下,可每2~3年做一次臨床頸部體檢;高危人群或3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頸部超聲檢查;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結束時,建議分別進行一次頸部超聲檢查。

宮頸癌

高發人群: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曾出現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有宮內己烯雌酚暴露史,或曾因宮頸上皮內瘤變2、3級,子宮頸原位腺癌,子宮頸浸潤癌接受過治療的女性。

篩查方法:

年齡24~29歲者,每3年進行一次細胞學篩查;年齡30~64歲可選擇每3年一次的細胞學篩查,或每5年一次的HPV篩查;如果細胞學與HPV篩查都是陰性,可改為每5年一次;年齡65歲以上者,若過去10年內,連續3次細胞學篩查為陰性或連續2次HPV陰性,無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病史,不需要再篩查。

若宮頸病變曾達到CIN2-3級或有原位腺癌病史,應在病變自然消退或臨床治療後持續篩查20年。

No.3 男性高發癌

食管癌

高危人群:

年齡40~69歲;喜食醃製、煙燻食品;喜食過燙食物、剩飯;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有食管癌家族史;長期居住在食管癌高發區。

篩查方法:

高危人群需胃鏡檢查,下一次檢查時間以第一次檢查結果而定(遵從醫生建議)。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

年齡50歲以上;長期患有慢性前列腺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篩查方法:

直腸指檢,可每年一次;超聲檢查;高危人群可每兩年進行一次前列腺抗原(PSA)檢測。

防癌篩查要注意以下三點

防癌篩查並不是騙錢、無效的檢查方式,它的確對發現腫瘤有重要意義。不過,以下三點,大家也不能忽視——

檢查裝置不萬能:

科學規範的檢查,是發現癌症的主要方式,但檢查裝置卻並不是萬能的。以臨床常用到的PET-CT篩查來說,這種最為先進的癌症檢查手段,可能會忽略個別腎癌、肺癌的篩查,再精確的檢查儀器也會存在盲區,而此時則需配合多項檢查確診疾病。

篩查要個體化:

癌症篩查需要結合多個方面,這包括了年齡、家族史、個人病史等。且每個人的體質和基因都不相同,所以癌症篩查的專案也有所不同。臨床對癌症篩查反覆強調了個體化,比如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群,就要著重注意消化系統方面的檢查。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則要注意乳腺、卵巢等方面篩查。

各年齡段癌症篩查重點大不同,該查哪些項?

篩查不是越貴越好: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所以很多人也錯誤認為,越是價格昂貴的癌症篩查,可信度也就會更高。但實際上,不同檢查手段之間均有各自的優缺點,比如單純篩查癌症,卻做了PET-CT篩查,就會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20%的患癌可能,但這並不代表大家每年都要進行完善、全面的防癌篩查,針對性的癌症篩查才是最靠譜、不浪費的做法。在決定癌症篩查時,應將自己的家族史、疾病史明確告知醫生,並按照醫生建議選擇適合的篩查專案。

圖文來源:綜合自醫生開講,人民日報 ,北京晚報 ,生命時報。

往期推薦

報告單顯示的「乳腺結節」是啥?比乳腺增生要嚴重嗎?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哪些乳腺檢查適合你?

研究發現牛奶和乳腺癌的關係,後悔沒早點知道!

一圖帶你看懂乳房成像報告

經常覺得肩背疼痛?很可能與乳腺病有關哦

壞情緒,傷家人更傷自己!鬱悶傷乳房、暴躁傷子宮

END

點亮,告訴大家你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