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增長,身體會有哪些變化?

不少人會有這樣的錯覺:

“我又不胖,吃點夜宵也沒關係”

“胖了再減,也來得及”

“年輕嘛,代謝率高,多喝杯奶茶不在話下~”

這些抱有如上幻想的人們可能需要仔細看下這篇文章了。

一項發表在權威期刊JAMA上的研究透過近8萬國人的隨訪資料實實在在地告訴大家,減肥,還得從年輕的時候抓起。

在這項研究納入了來自上海的48377名女性和35989名男性。隨訪資料顯示了很多扎心事實,包括:

1. 年輕時苗條?中年發福也嚴重:

儘管年輕時大家都還算苗條(中年叔叔阿姨們20歲時,女性平均體重為 49。7kg,男性平均體重為57。1kg),但在中年時,一半以上的參與者都不幸超重了(BMI>23kg/m2);相比於20歲時,有21。1%的男性和13。1%的女性人到中年後體重“幸福”增長了≥20kg。

2. 現在瘦?也沒用:

無論年輕時是瘦是胖,只要20kg肉肉上身,都會一視同仁地增加所有人多種慢性病的患病率。

3. 男同胞要更努力控體重:

男性的超重問題更加突出,上一條資料顯示,男性中年發福更常見;而女性體重正常的更多,且在參與體育活動方面更積極。

來看看體重增加對患病率的影響:

體重增長,身體會有哪些變化?

體重增長,身體會有哪些變化?

現實就是如此的殘酷,無論你是胖是瘦,只要體重增長,各種慢性病的風險就會增加。超重的患者體重增加還會讓癌症離你更近一步。

很多朋友也許會奇怪,為什麼即使保持了健康的BMI,慢性病風險還會增加呢?

這就要怪我們亞洲人的特殊體質了:

在同樣的體重下,亞裔人群更容易發生胰島素抵抗,因此會增加一系列慢性病的易患性。

說通俗一點,就是咱們的基因跟歐美人種是有區別的,同樣是150斤的體重,也許對歐美人群還算合適,但作為亞裔人的你已經一腳踏入糖尿病的大門了……(心疼亞洲吃貨1分鐘)

體重增長,身體會有哪些變化?

注:BMI(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理想體重指標為

22.0

。WHO標準更多適用於18-65歲的成年歐美人群。

看在小哈辛辛苦苦幫你搬運了這麼多觸(ling)目(ren)驚(bu)心(kuai)的警示的份上,開始重視體重管理,不要讓油膩的中年發福埋下重重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