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幾類高血糖,應該如何處置?

作者:王建華

單位: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高血糖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共同特徵,但具體到每個患者,其血糖譜的特點卻不盡相同:有的病人以空腹血糖升高為主,有的病人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更多的病人則是空腹和餐後血糖均明顯升高。

由於血糖譜的特點不同,因而藥物選擇也不一樣。

即便是同一型別的高血糖,但因其病因不同,在處理方法上也可能截然相反。例如,同樣是空腹血糖高,如果屬於“蘇木吉反應”,則需減少晚上降糖藥用量,如果屬於“黎明現象”,則需加大晚上降糖藥用量。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各類高血糖的原因及處理對策。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1

蘇木吉

反應

原因:所謂“蘇木吉反應”,是指患者夜間(常常是在凌晨)發生低血糖後,引起清晨空腹血糖的反跳性升高,其原因與晚間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用量過大有關。

對策:透過適當減少晚餐前口服降糖藥(或睡前中、長效胰島素)的劑量,避免夜間低血糖發生,空腹血糖即可恢復正常。

2

黎明現象

原因:所謂“黎明現象”,是指夜間血糖正常而清晨空腹出現高血糖的現象,與體內各種升血糖激素(如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等)在清晨分泌增加有關。

對策:選擇長效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因其藥效維持時間足夠長,故可有效控制清晨空腹高血糖。

可供選擇的口服降糖藥主要有:長效磺脲類藥物(如格列美脲、格列齊特緩釋片、格列吡嗪控釋片)、二甲雙胍緩釋片、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等,每天一次口服。

此外,還可以選擇中、長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類似物,晚上睡前皮下注射,然後根據血糖監測結果酌情調整用藥劑量,直至血糖得到滿意控制為止。

3

夜裡加餐吃得太多

原因:有些患者因為晚餐吃得過少,夜裡起來加餐,並且加餐過量,導致空腹血糖升高。

對策:為避免夜間低血糖,最好在晚上臨睡前(晚上10點左右)少量加餐,不要等夜裡發生低血糖了再去加餐,那樣往往會吃的很多,不利於血糖控制。

4

夜間睡眠欠佳

原因:焦慮、失眠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及空腹血糖升高。

對策: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焦躁,必要時可配合使用鎮靜安眠藥物。

餐後高血糖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1

每頓吃得太多

原因:飯量過大或所吃食物的升糖指數較高,均可導致餐後高血糖。飲食控制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沒有良好的飲食控制,再好的藥物也是枉然。

對策:1)控制食量,每餐吃七、八分飽即可(一般情況下不超過2兩);2)少吃多餐。為減輕餐間飢餓感,主食儘量選擇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粗糧或全麥食品;3)稀飯、粘粥的“升糖指數”較高,可顯著升高餐後血糖,故糖尿病人儘量不喝或少喝;4)少吃油膩食物,脂肪類食物的含熱量較高。

2

藥物選用不當

原因:不同的降糖藥物(包括種類和劑型),作用特點都不一樣。藥物選擇不當、用法不對、藥量不足,也是導致餐後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

對策:針對餐後高血糖,應該選擇短效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可供選擇的口服降糖藥有:短效磺脲類、格列奈類、α-糖苷酶抑制劑、二肽基肽酶-4(DPP-4 )抑制劑等等。

而胰島素則應選擇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或短效胰島素。此外,還可選擇短效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

藥物用法也很重要,如α-糖苷酶抑制劑要求與第一口飯一起嚼碎同服,格列奈類要求餐前即服,格列喹酮及格列吡嗪要求餐前半小時口服,貝那魯肽要求餐前5分鐘皮下注射。

注意,這些針對餐後高血糖的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製劑通常需要一天三次、餐前給藥(注:DPP-4 抑制劑除外)。如果用法不正確,療效將會大打折扣。如果藥物選擇和用法都沒問題而餐後血糖仍高,可以酌情加大藥量或採取聯合用藥。

3

飯後不運動

原因:有氧運動可以起到輔助降糖作用,飯後不活動也是導致餐後高血糖的原因之一。

對策:飯後適當運動。一般建議在餐後半小時開始運動,應選擇有氧運動形式(如慢跑、快步走、游泳、健身舞等),運動強度不宜過大,時間掌握在30~45分鐘。

注意:不要做激烈的無氧運動,後者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反而會升高血糖。

餐前、餐後血糖均高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前面分別談了空腹血糖及餐後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為了便於分析原因。事實上,單純空腹或者餐後血糖升高的情況並不太多,更多的情況是空腹及餐後血糖都高,或是以某一方升高為主。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相互影響。空腹血糖反映的是基礎血糖水平,餐後血糖是在基礎水平之上的進一步升高;反過來,餐後血糖控制不好,也會順延影響到下一餐的餐前血糖(或空腹血糖)使之升高。

對餐前、餐後血糖均高的處理,既要兩者兼顧,又要分清主次。除了調整飲食、適度運動以外,在用藥方面主張採取“長短結合”、“聯合用藥”。

長效藥物主要用來控制空腹血糖,短效藥物主要用來控制餐後血糖。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像嚴重感染、高燒、手術創傷等應激情況同樣會引起血糖顯著升高,因此,對血糖控制不滿意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排除感染等應激因素,並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