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你我·原裝生活】老年人行走腿腳不便而後截肢?竟是這種病在作祟

【健康你我·原裝生活】老年人行走腿腳不便而後截肢?竟是這種病在作祟

大多數人都聽說過腦梗死、心肌梗死,這是兩類十分兇險的疾病,但梗阻發生在下肢部位,就會引發下肢動脈閉塞症,俗稱“腿梗”。“腿梗”聽起來比較陌生,其實它是一種常見疾病,可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

什麼是下肢動脈閉塞症

急性“腿梗”的主要症狀是突然下肢疼痛、下肢發涼、麻木、蒼白。如不及時治療,病情會迅速發展導致肢體壞死。

【健康你我·原裝生活】老年人行走腿腳不便而後截肢?竟是這種病在作祟

急性“腿梗”的主要病因是動脈栓塞和急性下肢動脈血栓形成。慢性“腿梗”的主要病因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主要表現為下肢涼、麻木、無力,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肢體缺血性潰瘍、壞疽等。症狀緩慢加重,易被忽視,或被當成腰腿痛、血氣不和治療。

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和吸菸。此外,與肥胖、糖尿病、運動不足、精神緊張、高齡、家族病史、脾氣暴躁等都有關係。抽菸是動脈粥樣硬化“腿梗”的主要元兇。因此,為了健康和家人幸福,請戒菸!

診斷

踝肱指數測定是最基本的無損傷血管檢查方法,易操作,可重複,可以初步評估動脈阻塞和肢體缺血程度。

踝肱指數計算方法是踝部動脈(脛後動脈或足背動脈)收縮壓與上臂收縮壓(取左右手臂數值高的一側)的比值。正常值為1。0~1。4,踝肱指數≤0。9可診斷為下肢缺血。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為無創的初步檢查方法,可作為篩查檢查。確診和擬定外科手術或腔內治療方案,可根據需要做進一步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等檢查。

【健康你我·原裝生活】老年人行走腿腳不便而後截肢?竟是這種病在作祟

下肢動脈閉塞症的主要診斷標準:1。年齡>40歲;2。有吸菸、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3。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臨床表現;4。缺血肢體遠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5。踝肱指數≤0。9;6。彩色多普勒超聲、CTA、MRA和DSA等影像學檢查顯示相應動脈的狹窄或閉塞等病變。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前4條,就可以給出臨床診斷。

治療

內科治療:

針對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治療有降脂藥物治療、抗高血壓藥物治療、糖尿病治療、戒菸、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運動和康復治療,規律的有氧運動可改善行走距離、生活質量和生活能力。全身性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只能作為輔助治療,改善由下肢缺血引發的間歇性跛行、靜息痛以及潰瘍等症狀,不能開通已經閉塞的血管,且有較高的出血併發症發生率。

【健康你我·原裝生活】老年人行走腿腳不便而後截肢?竟是這種病在作祟

手術治療 :

手術取栓、血管旁路和動脈內膜剝脫術是下肢血運重建的有效方法。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多為高齡,且常合併其他基礎疾病,難以耐受較大的手術創傷,或在心理上不願接受大創傷性的手術方式。

介入治療 :

介入治療融合了內科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的優勢,且兼具診斷和治療的雙重意義;在對下肢動脈的狹窄或閉塞程度、範圍等進行精確而全面的評估後,能夠立即轉入治療,尤其對糖尿病足患者,一期截肢後可能出現傷口不癒合等併發症,優先開通血管、恢復血運尤為重要。相對於手術治療而言,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重複性強、術後恢復快、併發症少等優點,如果治療失敗還可選擇開放手術治療,因而逐漸成為下肢動脈閉塞症治療的主流手段。

介入治療下肢動脈閉塞

有以下幾種方式

導管介入溶栓術 :

患者如伴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通常可經導管團注尿激酶先行溶栓;部分患者可配合試行血栓抽吸術,以改善療效。此方法也適用於介入治療後的急性血栓形成,可經導管團注尿激酶溶栓,必要時留置導管2天~3天,進行持續溶栓,溶栓後再次進行動脈造影,評估溶栓效果。

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 :

包括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該術式是下肢動脈閉塞症的主要介入技術,適用於從髂動脈直至足背動脈弓的各個節段。在導絲透過狹窄或閉塞段後,即可引入與目標血管匹配的球囊導管,連線壓力泵進行擴張成形,可多次擴張。髂動脈支架的遠期效果優於單純的球囊擴張,不僅能夠避免球囊擴張引起的血管彈性回縮等難題,還可減少遠端栓塞等導致的血栓形成,可一期植入支架以取得較好的遠期通暢率。此外,如病變動脈在球囊擴張後出現影響血流的夾層或殘餘狹窄,則需再次植入支架。支架的選擇目前仍以自膨式金屬裸支架為主,而覆膜支架可明顯抑制支架內的內膜增生,減少支架內再狹窄的發生。對於膕動脈及膝下動脈則以單純球囊擴張為主。

機械性血栓(或斑塊)切除術 :

對導管溶栓療效不佳或有溶栓禁忌者,能夠大大加快溶栓程序;而對於動脈壁的硬化斑塊,則可藉助斑塊切除系統給予微創消除,並恢復動脈血流。

其他新技術 :

切割球囊對膝下動脈頑固性狹窄的治療、冰凍球囊對糖尿病患者股淺動脈狹窄的治療、藥物塗層球囊對股膕動脈狹窄的治療等,都有較好的表現。在無禁忌證的前提下,恢復血運的患者均應長期口服抗血小板藥物。根據遠端吻合口部位及流出道血管的條件及通暢情況,應適當加用抗凝藥物。聯合使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治療的患者,需要特別關注有無出血風險。

(作者供職於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統籌:梁如意

責編:朱曉娟

編校:張 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