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足五里穴:舒理肝經之氣,清利下焦溼熱

【每日一穴】足五里穴:舒理肝經之氣,清利下焦溼熱

足五里

為經穴名(zúwǔlǐ)。首見《針灸甲乙經》,原名五里。《聖濟總錄》始名足五里。足即下肢,裡,居也,此穴居下肢,為足厥陰肝經倒數第五穴,因名足五里。

【腧穴釋義】

足,

指穴在足部。

五里,

指本穴氣血的作用範圍如五里之廣。本穴物質為陰廉穴傳來的冷降水溼及水溼風氣中的脾土塵埃,至本穴後由天部歸降地部,覆蓋的範圍如五里之廣,故名。五里名意與足五里同。

【取穴位置】

足五里穴在大腿內側,當氣衝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穴位解剖】

有內收長肌,內收短肌;有股內側動脈淺支;布有閉孔神經淺支和深支。

【功能主治】

功能:

舒理肝經之氣,清利下焦溼熱。足五里穴有理氣活血,疏經通絡,固化脾土,除溼降濁的作用。

主治:

足五里穴主治以少腹、前陰疾患為主:如少腹脹滿、小便不利、睪丸腫痛、陰囊溼癢、腸風下血、四肢倦怠、嗜臥、股內側疼痛等。

【穴位配伍】

足五里配血海、三陰交、風市,有養血祛風的作用,主治陰囊溼疹。

足五里配氣海,太沖,有舒肝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睪丸腫痛。

足五里配中極、陰陵泉,有清熱利溼的作用,主治尿瀦留。

【刺灸法】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針刺法:直刺0。5~0。8寸,區域性酸脹,可擴散至大腿前側面。應注意避開股動、靜脈。

艾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足五里穴治療尿瀦留、遺尿等。

版權宣告:如有侵權請聯絡【神奇的穴點陣圖】公眾號刪除,謝謝。

多一個在看,

小編工資漲五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