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偷渡陰平後,諸葛瞻犯了一個錯誤,最終導致蜀漢滅亡!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63年,鄧艾進至陰平,欲與諸葛緒合兵南下。諸葛緒不從,領軍東向靠攏鍾會。鍾會統領大軍南下,被姜維阻於劍閣。劍閣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姜維憑險據守,鍾會攻劍閣不下,無計可施。時魏軍因軍糧不繼,鍾會準備退兵。在此背景下,鄧艾偷渡陰平,進入到蜀漢腹地。面對鄧艾大軍的突然來到,蜀漢派遣了諸葛瞻等人前去抵抗。就諸葛瞻來說,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雖然諸葛亮一世英名,不過,諸葛瞻卻在對抗鄧艾上犯了一個大錯,這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那麼,問題來了,諸葛瞻到底犯了什麼錯誤呢?

鄧艾偷渡陰平後,諸葛瞻犯了一個錯誤,最終導致蜀漢滅亡!

首先,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丞相諸葛亮之子。公元263年的冬天,在司馬昭發動的魏滅蜀之戰中,魏國徵西將軍鄧艾奇襲陰平(今甘肅文縣),自景谷道攻入蜀漢腹地。在鄧艾率領大軍偷渡陰平後,後主劉禪讓諸葛瞻帶領尚書張遵(張飛之孫)、尚書郎黃崇(黃權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軍隊前往抵抗。由此,對於諸葛瞻來說,這一次的武將陣容可謂比較豪華了。更為關鍵的是,諸葛瞻這一次率領的是蜀漢最精銳的部隊——御林軍。

鄧艾偷渡陰平後,諸葛瞻犯了一個錯誤,最終導致蜀漢滅亡!

當然,在正史中,御林軍的稱呼為羽林軍,也即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手下的軍隊。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諸葛瞻的精銳大軍卻被鄧艾迅速擊敗。在此背景下,鄧艾長驅直入,最終兵臨成都,迫使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對此,在筆者看來,諸葛瞻在面對鄧艾,所犯的錯誤就是沒有迅速搶佔險要地勢來防守,並且貿然出戰,導致蜀漢精銳的御林軍幾乎全軍覆沒,從而直接造成了蜀漢的滅亡。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在諸葛瞻大軍到達涪縣後,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迅速搶佔險要地勢,以此不讓鄧艾率領的大軍進入到平原地區。

鄧艾偷渡陰平後,諸葛瞻犯了一個錯誤,最終導致蜀漢滅亡!

眾所周知,劉備建立的蜀漢,之所以能和曹魏抗衡數十年,山川之險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在古代戰爭的背景下,一方佔據險要的地勢後,另一方即便投入數倍的兵力,都不一定能攻打下來。而且,只要諸葛瞻堅守不出,鄧艾大軍很可能因為糧草不繼而退軍。不過,對於尚書郎黃崇迅速搶佔險要地勢的建議,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卻一直猶豫不決,最後也沒有采納這一正確的建議。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可能是因為諸葛瞻想要在正面戰場擊敗鄧艾,以下立下赫赫戰功。畢竟,諸葛瞻之前在蜀漢的步步高昇,是建立在諸葛亮之子的基礎上。實際上,諸葛瞻之前沒有什麼實打實地戰功。

鄧艾偷渡陰平後,諸葛瞻犯了一個錯誤,最終導致蜀漢滅亡!

最後,在此背景下,諸葛瞻才沒有選擇穩妥地防守策略,而是選擇和鄧艾正面抵抗。但是,在鄧艾面前,紙上談兵的諸葛瞻,就如同趙括對戰白起一樣,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對手。在初次交鋒失利後,諸葛瞻退守錦竹。而在綿竹之戰中,諸葛瞻本來還擁有繼續堅守的機會。但是,因為鄧艾的激怒,諸葛瞻又一次率軍出戰。結果,在綿竹之戰中,諸葛瞻及其子諸葛尚戰死沙場,而蜀漢精銳的御林軍,以及其他武將,也幾乎都被鄧艾擊殺。所以,正是失去了御林軍等精銳力量,加上姜維等人暫時無法支援成都,後主劉禪一番思考後放棄了抵抗,意味著蜀漢的正式滅亡。而對於蜀漢的滅亡,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作為當時大軍的主帥,顯然是難辭其咎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