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趙軍俘虜為什麼不反抗?學者:真相難直視!

長平之戰,整個戰國時代的巔峰之戰,這場大戰參戰人數近百萬,以白起坑殺四十萬的趙國俘虜而結束,一場大戰參戰人數之多足以令人震驚,裡面有各國之間的利害關係,軍事上亦波譎雲詭,但這場戰役之所以如此耳熟能詳,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慘烈程度超乎想象,秦國雖是戰勝國死傷已有二十餘萬,而被秦軍俘虜的四十萬趙國降卒被全部坑殺,趙國以及其他諸國都隱匿於恐怖氛圍之中。

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趙軍俘虜為什麼不反抗?學者:真相難直視!

公元前262年,秦國與趙國徹底幹了起來,之前各種錯綜複雜的原因糾葛了十幾年,但在這一年機緣巧合之下,兩國撕破了臉,事件的直接導火索是一塊重要的戰略要地——上黨,即現在的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地形險要,對秦國與趙國來說都是必須拿下的戰略重地,若秦國得此地,可北攻趙國,而如果趙國拿下這裡,則會翻轉局勢,對秦國造成戰略威懾。

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趙軍俘虜為什麼不反抗?學者:真相難直視!

戰爭自此打響,秦國派王齕對趙國發起總攻,趙國派廉頗迎戰,初戰,趙國節節敗退,在迎戰不順的情況下,廉頗決定依託有利地形,固守營壘,以逸待勞,疲軟秦軍,時間一久,秦軍補給線漫長,後勤壓力過大,自然是耗不起的。

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趙軍俘虜為什麼不反抗?學者:真相難直視!

數月下來,秦國進攻受挫,為扭轉局勢,約趙國出城對決,廉頗算準秦國這一切,自然是拒不出戰。事情越拖越久,秦國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廉頗這種軍事老將不好下手,於是秦國就採取了外交手段,派使者入咸陽和談,秦人故意放風出去說廉頗不足為懼,倒是趙國的趙括有勇有謀,在戰場上更令人畏懼,本來趙孝成王對廉頗固守的防禦型戰術頗多不滿,剛好中了趙國的反間計,換趙括出任將領。趙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趙括的父親是趙奢,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但在軍事理論方面卻不及兒子,因此在趙國大家都認為趙括是個異常牛逼的人物,他自己也認為自己“天下莫能當”。

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趙軍俘虜為什麼不反抗?學者:真相難直視!

同時,秦國也暗中讓白起擔任將領,白起抓住趙括急於求勝的心理和沒有實踐經驗的弱點,佯裝敗退,趙括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營壘,而白起則暗中派一支兩萬五千人的部隊突襲趙軍後方,切斷趙軍糧草,又派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中間,將其主力分割成兩股,再派出輕裝部隊多次進攻,趙軍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在斷糧46天之後,趙括帶一隻精銳部隊突圍,被亂箭射殺,最後失去主將的趙國四十萬大軍只能投降,成為了秦國的俘虜。

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趙軍俘虜為什麼不反抗?學者:真相難直視!

對於這四十萬俘虜的處置,白起選擇了“趁其振懼而滅之”,以達到“趙卒死於長平者已十七八,其國虛弱”的結果,從而一鼓作氣殲滅趙國,白起也因此一戰封神,但坑殺四十萬大軍的這種恐怖戰術,也讓他揹負了罵名。

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趙軍俘虜為什麼不反抗?學者:真相難直視!

長平之戰因為其慘烈程度與持續時間之久、參戰人員之多,歷來為歷史學家與學者所關注,其實作為一個瞭解這段歷史的普通人也對此充滿疑惑,為什麼這四十萬大軍能任人宰殺?

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趙軍俘虜為什麼不反抗?學者:真相難直視!

其一,根據《史記》記載:“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因相殺食。”當時的情況,即使想反抗,已經餓到自相殘殺的趙卒在失去領導後也難以同心協力,被俘後他們原來的軍內秩序崩潰了,失去了領導者和後勤體系,沒有糧食和補給線的支援,反抗了也是徒勞。

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趙軍俘虜為什麼不反抗?學者:真相難直視!

其二,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體對無組織無紀律的團體,之星力量是碾壓級別的。即使是強悍的民族也幾乎沒有反抗過,二戰中所謂戰鬥民族的蘇軍五百萬戰俘,被弄死了幾百萬也沒什麼像樣的反抗,很多都是被德國人虐待致死。這是力量對比懸殊的結果,年輕力壯的軍隊落入敵手也如同待宰的羔羊,何況是餓的自相殘殺的潰散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