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唯才是舉選官,曹丕為何用九品中正制?司馬家族這才有機可乘

曹操這麼大本事,都沒有篡漢自立。曹丕是寸功未立,單純靠著是曹操兒子的身份,就敢自立為皇帝,其實這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事情。

畢竟之前篡漢自立的人都沒什麼好下場,比如說西漢末年的王莽,東漢末年的袁術,全都是死於非命。

曹丕想要把這個皇位坐穩了,就必須要得到一票人的支援,其中士族集團就是他最希望拉攏的物件,所以九品中正制就這麼出現了。

曹操唯才是舉選官,曹丕為何用九品中正制?司馬家族這才有機可乘

曹操指望著唯才是舉,可惜沒有科舉制度的年代,很難實現。

曹操是個有理想的人,但是他的身份決定了他在那個講究門第的社會里,不可能走到時代的巔峰,所以他要想成為萬人之上的那個人,就必須要做出一點改變。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三國志》

他是宦官曹騰的孫子,父親曹嵩雖說是太尉,可是他的官是花錢買來的,士族集團們也不認可。所以曹操在士族集團雲集的東漢官場,其實混得並不好。

曹操唯才是舉選官,曹丕為何用九品中正制?司馬家族這才有機可乘

等到他透過帶兵南征北戰,一統江山以後,情況就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曹操手裡擁有了官員選拔的權力。

這個時候朝廷內部依舊有大量士族的存在,他為了打擊這幫士族,宣佈唯才是舉。

也就是說,只要你有才能,那麼就能入朝為官。而士族集團的子弟們大多數都是酒囊飯袋,這幫人沒有才能,也就失去了做官的資格。

這一命令的頒佈簡直就是要了這般士族集團的老命。

所以他們拼了命地反對曹操,其實為的不是東漢王朝的未來,為的是他們自己家族的利益罷了。

可是曹操唯才是舉的這個辦法能夠長久貫徹嗎?當然是不行的。

因為什麼叫做有才能呢?這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什麼都是曹操一個人說了算,這哪成呢?

就算曹操慧眼識人,那麼曹操後人們難道全都是慧眼識人的人嗎?所以在沒有制定某一標準的前提下,這種選拔人才的辦法,基本上可以pass掉了。文武科舉才是比較規範化的選拔人才辦法,可惜那個時候沒有。

曹操唯才是舉選官,曹丕為何用九品中正制?司馬家族這才有機可乘

九品中正制其實就是舉孝廉的翻版,換湯不換藥。

兩漢時期,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舉孝廉成為了選拔官員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誰孝順誰廉潔,那麼就選拔誰來做官。

群轉為侍中,領丞相東西曹掾。在朝無適無莫,雅杖名義,不以非道假人。文帝在東宮,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禮,常嘆曰:“自吾有回,門人日以親。”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三國志》

那麼選拔權在誰的手裡呢?當然是在當官的人手裡,當官的人總歸會照顧一下自己家裡人,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士族集團。

士族集團透過舉孝廉這個辦法,幾乎壟斷了兩漢的官場。

不排除民間也有一部分人才透過這種方式走入官場,但是畢竟機率比較小,而且沒有關係,你就是再孝順,上頭的人也看不到啊。

直接選拔自己的子孫做官,的確太露骨,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奉公廉潔,可以這麼操作:

我家選你的兒子,你家選他的兒子,他家再選我的兒子,這轉一圈大家都有好處。

九品中正制其實就是在舉孝廉上做了一定的調整,

由大小中正來選拔官吏,而擔任中正的人基本上還是那一票士族集團的人員。

所以說九品中正制的實行,其實就是曹丕將選拔官吏的權力,讓給了士族集團。這麼一來士族集團們可就樂呵呵的了,全部表示要支援曹丕。

所以說哪有什麼忠心耿耿,只要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障,誰還不是屁顛屁顛地跑去效忠新主人了嗎?

曹操唯才是舉選官,曹丕為何用九品中正制?司馬家族這才有機可乘

九品中正制,成為了曹魏滅亡的重要原因。

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度以後,曹魏王朝的官吏,那可都是士族集團們來選拔了。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新問題,那就是結黨的問題。

士族集團們逐漸結成一個黨派,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至少曹魏的皇權是受到嚴重傷害的。比如說司馬家就是這麼崛起的。

司馬家光靠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是不可能奪取天下的,為什麼他們能夠篡奪曹魏江山?因為他們的門生故吏遍及天下。

曹操唯才是舉選官,曹丕為何用九品中正制?司馬家族這才有機可乘

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車駕謁高平陵。太傅司馬宣王奏免大將軍曹爽、爽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散騎常侍彥官,以侯就第。戊戌,有司奏收黃門張當付廷尉,考實其辭,爽與謀不軌。又尚書丁謐、鄧颺、何晏、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大司農桓範皆與爽通姦謀,夷三族。——-《三國志》

也就是說,在各地任職的大小官員,十之七八都是司馬家透過九品中正制選拔出來的。這些人在司馬家篡位的時候,起到了關鍵作用。

反而是老曹家的人掌權的越來越少,逐漸失去了和司馬家相抗衡的實力。這就是為什麼曹魏王朝會被司馬家取代的重要原因。

從曹丕向士族集團讓步的時候開始,其實曹魏王朝就已經註定了這樣的命運。漢王朝其實也是一樣,袁紹袁術起兵的時候,門生故吏遍及天下。所以袁術才有這個底氣稱帝,因為支援他的人非常多。

曹操唯才是舉選官,曹丕為何用九品中正制?司馬家族這才有機可乘

總結:選拔人才如果不公平,那麼就是統治者向士族集團低頭的表現。

為了籠絡有實力的家族,統治者們往往會用舉孝廉、九品中正制等等這些方法,來吸引士族集團的支援。

在先秦時期,貴族壟斷官場,商鞅變法才稍微改變了一丁點,讓普通人也有做官的可能。

商鞅本人就遭到了秦國貴族們的清算,落得五馬分屍的地步。

東漢時期,朝政基本上是宦官和外戚淪落把持

,可是不管他們怎麼變,士族集團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皇帝壓根沒什麼實權。

魏晉時期,皇權簡直就是一個笑話,士族集團徹底壟斷了官場,

他們大權在握,逐漸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舊時王謝堂前燕等等現象。

直到隋王朝科舉制度誕生以後,皇權再次向士族集團發起挑戰。結果隋煬帝時期,江山還是被士族集團給搞掉了。

有了隋王朝的這一次過度,唐朝才能穩健地實行科舉制度,一千多年計程車族集團,才逐漸慢慢被稀釋在了歷史的風塵之中。可是,真的消失了嗎?

參考資料:

《後漢書》

《晉書》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