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嚴禁奢侈之風,真宗用錢粉飾自己的錯誤,童貫去韓蔡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宋朝的奢侈之風是如何來的故事!

宋太祖嚴禁奢侈之風,真宗用錢粉飾自己的錯誤,童貫去韓蔡

回想建國之初,宮廷服用一切率簡,乘輿服飾皆是素質,寢殿葦簾以青布製成,連皇上的常服也是擀濯之衣。永康公主穿了件貼繡鋪翠襦,太祖立刻沉下臉來,令她更換,說:“你這樣一穿,大眾必要仿效。”那時皇上賜與左右的御用之物竟是麻履布裳。太祖看到後蜀孟昶服用奢侈,溺器亦裝以七寶,不禁嘆道:“自奉如此,安有不亡之理!”太祖從嚴治政,從儉治國。他頒佈詔旨,不許在職及退休官員藉口皇上誕節勒索百姓,嚴禁文武臣僚出外期間接受所經州縣官員的迎送,並添置行李,違者將重治其罪。太祖在位的17年間,因貪贓枉法被砍了腦袋的官員少說也有幾十名。

宋太祖嚴禁奢侈之風,真宗用錢粉飾自己的錯誤,童貫去韓蔡

本朝歷史上居位時間最長的仁宗皇帝也是節儉的模範。最典型的事例是他親政之後,下令將上尊號、諡號的純金寶冊一律改為塗金,並停建所有宮觀,連供奉“天書”的玉清昭應宮遭了火災,也不許修復。一次內宴,仁宗見擺有新蟹28枚,就問多少錢一枚,左右告每枚一千,仁宗當即沉下臉來,說:“我幾次告誡你們不要太侈靡,現在一下箸就是28千,讓我怎麼吃得下去!”那頓飯,仁宗一口蟹也沒嘗。說來也巧,本朝勇於向節儉之風挑戰的幾位鋪張帝王,均對道家發生好感,而且都曾選用過四個字的年號。

宋太祖嚴禁奢侈之風,真宗用錢粉飾自己的錯誤,童貫去韓蔡

“太平興國”皇帝太宗好虛名,喜營建,為了收籠住以往不曾歸屬自己的民心,他對底下發生的一些假公濟私、營私舞弊的勾當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人彙報汴淮漕運的官船上常攜帶有走私物品,太宗不以為然地對宰相說:“幸門如鼠穴,何可塞之?但去其甚者斯可矣。”遂頒旨:綱運中出現少數人販鬻,“但不妨公,一切不問”,只要把官物完好運到就行了。由太宗親自選拔的狀元宰相呂蒙正連忙點頭稱是,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小人情偽,君子豈不知?蓋以大度容之,則庶事俱濟。……陛下如此宣諭,深合黃老之道。”

宋太祖嚴禁奢侈之風,真宗用錢粉飾自己的錯誤,童貫去韓蔡

太宗的兒子,“大中祥符”皇帝真宗完全承襲了父風,他搞封禪,一出手就是上千萬;搞盟約,即便是百萬成交也不心疼。真宗的不在乎花錢,除了他與父親同具一塊心病——皇位的得來有點說不明白,因而需用金錢和“天書”去作特別的粉飾,很可能還受到劉後的影響。大凡婦人干政的年代,宮中用度總要翻番,這也是世間的常情。出身貧苦的劉後肯定為太祖守著堆滿金銀珠寶的內褲,卻成天穿著麻布衣裳,掰著手指頭計算朝廷用度,感到非常遺憾,貴為天子,至於那樣寒酸嗎!居家度日,量入為出,既然國家沒有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就應實事求是地裝點一番。

宋太祖嚴禁奢侈之風,真宗用錢粉飾自己的錯誤,童貫去韓蔡

在劉皇后代夫與聞政事以及後來代子臨朝的20年裡,宮廷陳設、服飾煥然一新最顯著的變化是金銀鍛造業獲得空前的繁榮,銷金、貼金、縷金、間金、圈金、解金、剔金、撚金、陷金、明金、泥金、榜金、背金、影金飾品充斥宮廷內外,市井閭里競以華靡取勝,搞到後來金價暴漲,朝廷三番五次下令“非命婦不得以金為首飾”,仍遏止不住誇富之風。真宗百年之後,是“建中靖國”皇帝徽宗的時代。這是令後來的帝國君臣追羨不已又痛心不已的時代,不只因為那個時代的宮廷營造、道觀修建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更因為那時汴京城中結紮綵棚的酒樓、喧鬧終日的瓦子,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車轎,足以勾起所有人痛心疾首的回憶。

宋太祖嚴禁奢侈之風,真宗用錢粉飾自己的錯誤,童貫去韓蔡

建中靖國之後,帝國改元崇寧。有人考證,一切繁華和災難都是從這一年開始的。因為崇寧元年,童貫去了蘇杭,蔡京返回京師。酷好書法的宋朝君臣,往往被請去題寫年號錢。蔡京書寫“崇寧通寶”時,別出心裁,“崇”字上面一個山,下面一個宗,他卻連成一筆;“寧”字中間有個心,他也忘寫了。此錢流行起來,見者大驚,皆謂蔡京“有意破宗,無心寧國”。這句話竟成了蔡太師的讖言,也成了繁華的徽宗時代的讖言。改弦易轍的宣和時代。“宣和”是宋徽宗時代的第六個年號,這是翰林學士院的才子們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擬定的。

宋太祖嚴禁奢侈之風,真宗用錢粉飾自己的錯誤,童貫去韓蔡

與歷朝一樣,大宋帝國的年號擬定也十分講究,稍有不慎,就要帶累君主的氣數。例如,仁宗登基之初,章獻劉後垂簾,文臣迎合時事,擬號“天聖”,寓含”二人聖”之意,結果太后在御榻上一坐就是10年,弄得仁宗皇帝23歲才嚐到掌權的滋味;再如英宗朝改元“治平”,以水為旁,衝犯了本朝的“火德”,以至兩宮不和,皇上亦過早離世。徽宗即位改元“建中靖國”,一方面模仿太宗“太平興國”故事,另一方面表示新皇不偏不倚,既未倒向熙豐變法派一邊,又不與元祐舊黨同流合汙。

宋太祖嚴禁奢侈之風,真宗用錢粉飾自己的錯誤,童貫去韓蔡

後來徽宗親政,決心繼承神宗遺志,馬上改元“崇寧”,公開表明對熙寧新法的崇拜。至崇寧五年(1106年)正月,有彗星劃過天空,君臣驚恐,遂改明年為“大觀”。至大觀四年,又出現了彗星,於是再改明年為“政和”,意欲政通人和。到政和八年(118年),徽宗不知聽了方士的怎樣的蠱惑,一定要在當年改元,以紀念登基20年,儒生們煞費苦心,想出了“重和”二字,用以標榜“和之又和”,不料改元未久,又有大臣提出異議,稱契丹曾有“重熙”年號,因國主名禧,該國百姓為避其諱,皆稱為“重和”,徽宗聞知不樂,經集思廣益,改重和二年為宣和元年。

宋太祖嚴禁奢侈之風,真宗用錢粉飾自己的錯誤,童貫去韓蔡

“宣和”用的是徽宗常住宮殿的名稱,與古今中外所有年號均不犯重,同時,無論怎麼推敲,這兩個字都凝聚著繁榮進取和安定祥和的精神,與“豐亨豫大”的時代風尚相吻合,精通文學藝術所有門道的徽宗皇帝總算是心滿意足了。然而,還是有人在年號中看出了不祥。專門作拆字遊戲的無聊文人十分恐懼地從中解析出這樣四個字:一旦宋亡!隔了數年,當北宋最後兩位皇帝被金人掠去,半壁河山淪入敵手之後,拆字家們終於道出了這個不祥年號的全部奧秘:“宣”字乃是一家二日亞!

宋太祖嚴禁奢侈之風,真宗用錢粉飾自己的錯誤,童貫去韓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