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英雄人物, 為何民間只對供奉關雲長, 情有獨鍾

三國時期的戰將關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他是歷史上唯一受到儒家,道教,佛教,以及民間百姓供奉的人物。那麼他為什麼會受到如此的擁戴呢?下面這篇文章就讓我們共同去探個究竟吧!

關羽(161-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

同為英雄人物, 為何民間只對供奉關雲長, 情有獨鍾

關羽其人,向來被認為是忠,信,·仁,義,勇的代表,在蜀國三分天下的過程中,他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他在蜀國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就是鎮守荊州。

同為英雄人物, 為何民間只對供奉關雲長, 情有獨鍾

關羽在荊州呆了大概五六年的時間,死後也葬於此,由於驍勇善戰,為人又極有德行,關羽在民間口碑甚好。而荊州一地,長期以來又有“信巫鬼、重淫祀”的傳統,因此在關羽去世後,百姓們將其視作了地方保護神,為其建廟祭祀,關公信仰和崇拜由此開始出現。

同為英雄人物, 為何民間只對供奉關雲長, 情有獨鍾

隋唐以後,官方和民間對於關公的信仰愈加興盛。

在這中間,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曾經給關羽加封。關羽生前曾被曹操封為“漢壽亭侯”,死後又被劉備追封為“壯穆候”,這兩個封號都並不顯赫。

同為英雄人物, 為何民間只對供奉關雲長, 情有獨鍾

但從崇寧元年宋徽宗將關羽首次加封為“忠惠公”開始(崇寧三年又加封為“崇寧真君”,開道教祭祀先河),宋、元、明、清,歷史上有十六位皇帝二十三次為其加封,最多達到二十六個字。

顯然,統治者對於關羽的加封是看中了他的忠義精神,希望藉此向民眾宣導忠君愛國、誠信禮義的精神和品格。而這些封號也大大推動了民間信仰的發展,關羽“候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逐漸成為了民間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神祇,甚至與孔夫子並稱“文武二聖”,被供奉在每座城市都有的武廟中。原本只是一時一地的信仰,由此演變為了全國性、整體性的信仰。

同為英雄人物, 為何民間只對供奉關雲長, 情有獨鍾

至於祭拜神靈,歸根結底還是一種紀念,高居殿堂的佛菩薩們,實際上應當是我們的學習物件才對。

正如我們拜佛是希望學習釋迦牟尼的智慧,在祭拜關公的時候,與其指望著他來保佑我們升官發財,真正更加需要的,恐怕也是學習他的忠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