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農民起義的領導者, 為何極少是農民!

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歷史上有九個大一統王朝,每個王朝國祚有長有短,短的秦朝只有15年,長的兩漢有四百多年,有新朝建立也必有王朝覆滅,王朝更替,必然生靈塗炭,餓殍遍野,古人說過:“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代歷代王朝的消亡總離不開農民起義,貧苦百姓成了推翻封建王朝的主力。

正常來說,農民起義應該是農民領導的,但縱觀古代的十二次農民大起義,其中的領導者卻沒有多少個是農民,之所以叫做農民起義,是因為起義的主體是農民,那麼,為什麼農民起義中領導者很少是農民?領導農民起義的領袖又有哪些人?

在古代農民起義的領導者, 為何極少是農民!

在古代農民起義的領導者, 為何極少是農民!

相反,古代農民起義中領導者最多的是吏。

吏是級別最低的古代公務員,麻雀雖小,但卻五臟俱全,吏雖然地位低,但相對於農民,吏官掌握的資訊更多,更瞭解國家的情況,尤其是底層人員的生活狀況,把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顧炎武稱吏官為“百官者虛名,而柄國者胥吏也”!

吏官如同今天基層公務員,是連線官民的紐帶,古代徵糧、徵稅、徵徭役都是屬於吏官的工作,一來二去,認識的人自然不少,這方面的佼佼者自然要數漢高祖劉邦,劉邦原為秦朝時的泗水亭長,任亭長期間,結交了不少地方豪傑、文人,連呂公之女也被他娶到了,在基層工作中也頗有名聲,以至於秦末在沛縣起義時,一呼百應。

在古代農民起義的領導者, 為何極少是農民!

在古代農民起義的領導者, 為何極少是農民!

農民起義領袖中排行第二的是商人,而且是鹽商。

由於歷代統治者都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在我國古代的地位很低。商人的地位雖然低,但鬧起革命來可謂是財大氣粗,這是農民階層不可比擬的,最著名的是撼動大唐根基的商人黃巢,黃巢原是一個販私鹽的黑商,鹽在我國古代是個政府壟斷的暴利行業,販賣私鹽是個很嚴重的罪名,但因其暴利,很多人都寧願腦袋系在褲頭帶上也要去幹,正所謂,“三年不開張,一開張吃三年”正是這個理。

歷史上的張士誠也幹過鹽商,消滅了大半梁山好漢的方臘也是一名商人,據記載他還是一名“農場主”。商人有大量財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就是打錢,沒有大量金錢如何招兵買馬,打造兵器、盔甲?所以在財力上農民輸了一大截,再者經商的腦子亦比較聰明,膽子也比較大。

農民起義領袖中還有一些就是軍人。

秦末的農民起義中陳勝、吳廣是屯長,元末的張獻忠是戍邊兵士,作為軍事人員,他們具備一些軍事素養,在資質平凡的農民中自然能起到挑大樑的作用。真正的農民出身的只有三人,但也是助手或者是繼任者,具體是南宋接過鐘相指揮棒的楊麼,清朝末年的楊秀清和蕭朝貴。

在古代農民起義的領導者, 為何極少是農民!

文:飛揚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