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死後,東吳怎麼就沒有危機感呢?

在《三國演義》中,最被忽視的一方當屬孫吳。

《三國演義》名為“三國”,曹丕、劉備稱帝均有專門章回,而孫權稱帝不僅沒有專門章回,連描寫其稱帝的內容也不過兩百餘字。孫權本人更是因為在逍遙津之戰中被張遼以少勝多,殺得大敗,如今被調侃為“孫十萬”,加上孫權背刺關羽,偷襲荊州,使得孫吳政權在襲殺關羽後的歷史“形象”一落千丈。到了演義後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到三分歸晉,標題中出現孫吳人物的章回更是屈指可數。

孫權死後,東吳怎麼就沒有危機感呢?

孫權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三國演義》截圖

演義中被忽視,不代表歷史上的孫吳政權是可以被輕視的。且不說赤壁之戰與夷陵之戰,公元229年孫權稱帝、中國正式進入三國時代後,孫吳仍與曹魏在長江一線打得有來有回,同時大力開發南方地區,促進了長江以南地區的經濟發展。

孫權稱帝后,孫吳政權在歷史中最驚心動魄的政治事件並不是對外戰爭,而是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之間的“二宮之爭”。在此之後,孫吳屢次發生同室操戈。這就很奇怪,三國鼎立局勢尚未結束,隨時存在滅國壓力的孫權後人們為何如此熱衷“自相殘殺”呢?

兄弟鬩牆,血色東吳

孫權死後,東吳怎麼就沒有危機感呢?

孫吳立國之初,並不存在繼承人問題,孫權長子孫登為人賢能,深孚眾望,可惜英年早逝。孫權二子孫慮,在孫登之前亡故,因此三子孫和繼任太子,但同時,孫權偏寵四子孫霸,封其為魯王,與太子爭鋒。最終,孫權廢孫和、殺孫霸,選幼子孫亮繼位。事情發展到這裡,已經是宮鬥劇的經典劇情了,這些年大火的古裝劇《琅琊榜》《慶餘年》都有太子與受寵皇子爭鬥,雙雙落敗,最終由排名靠後的皇子繼承皇位的橋段。但歷史往往比小說更加驚心動魄。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孫權死後,東吳怎麼就沒有危機感呢?

造成孫權後人自相殘殺的直接原因,是孫吳政權的開國之君孫權在立嗣問題上的舉棋不定。孫登在《三國志》中有賢能之名,為人好善,輔助孫權,治國有方,可惜英年早逝。繼之被立的孫和也頗有才德,孫登曾對孫權建議:“皇子和仁孝聰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但是,孫和剛剛當上太子,孫權又因為喜愛四子孫霸,將其封為魯王,甚至給予太子同級待遇。根據《三國志》卷62《是儀傳》的記載,當時的魯王傅兼尚書僕射是儀勸諫孫權,說太子和魯王待遇一樣,有所不妥,但孫權不為所動,由此令魯王產生了非分之想。孫權沒有正式冊立皇后,步夫人是去世後才被追封為皇后。所有的皇子理論上沒有嫡庶之分,套用《琅琊榜》裡譽王的臺詞,魯王心態恐怕就是“他非嫡非長,有什麼爭不得搶不得的”。孫和與孫霸之間的爭鬥,加劇了孫吳政權本就存在的派系爭鬥。等這場鬧劇到了舉國中分的地步,孫權才不得已廢太子、殺魯王,扶持幼子孫亮繼位。但是,孫權對太子的打壓、對魯王的縱容,已經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幼子孫亮雖有聰慧之名(《吳歷》記載了孫亮透過老鼠屎的乾溼程度斷案的故事),但畢竟幼年繼位,主少國疑,又無根基,最終被權臣所害。可以說,正是因為孫權沒有處理好孫和與孫登的君臣關係,才開啟了吳國自相殘殺之大門。除了舉棋不定外,孫權還縱容孫魯班干政。女性參政,本質上並不是落後的體現。孫吳政權從草創之初就有女性參政的傳統,如孫權生母吳武烈皇后,在孫策死後、孫權出掌政權的關鍵時期,正是她輔助軍國大事,起到了穩定政權的作用。但是,放在吳大帝時代,全公主孫魯班的干政卻使得吳國的互殺局面火上澆油。

黨派之爭,眾心難齊

孫權死後,東吳怎麼就沒有危機感呢?

孫權的一系列問題並不是造成互殺局面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還是吳國內部的派系問題。東漢末年直至三國時期,其內部往往有數個地域集團——如董卓,其內部有涼州武人集團與吞併丁原後的涼州武人集團;袁紹,內部有潁川集團與河北集團;劉備,有在北方聚集的故舊集團、荊州的荊襄集團以及益州集團,還有部分涼州集團;孫吳這邊,可以分為淮泗集團與江東集團,加上宗親勢力。孫權之父孫堅雖是吳郡富春人,但並非名門望族,在江東的威望遠遠不及陸、顧等大族。孫堅的晉升,靠的是軍功,而孫堅死後,孫策寄居袁術處,獨自領兵後,收攏的周瑜、魯肅、張昭、張紘、呂蒙都是來自淮泗地區。

限江自保,無心北伐

孫權死後,東吳怎麼就沒有危機感呢?

再來看客觀原因,孫權後人敢這樣折騰,從客觀上來說,是他們並沒有感到亡國的壓力。孫權於公元229年稱帝,促使其稱帝的重要原因是,公元228年,吳軍取得了石亭之戰的勝利,也就是《三國演義》裡吳國的高光時刻之一——“周魴斷髮賺曹休”。吳軍在陸遜的指揮下,精心佈局,誘敵深入,在石亭大敗魏國大司馬曹休率領的魏軍,曹休不久後飲恨而亡。吳軍一戰打出了24年的和平,魏國直到公元252年孫權去世,才再次大規模攻吳——發起東興之戰。因此,在整個孫權稱帝期間,吳國的國境線是相對平靜的。魏國將主要精力用於應對季漢。之後又經歷了曹爽與司馬懿爭權,並無精力謀取吳國。二宮之爭發生在242至250年間,正是魏國內鬥正酣之時,可謂頗得天時。而孫權一去世,魏國就發動東興之戰,卻被諸葛恪擊敗。之後,諸葛恪北伐失敗,又被孫峻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