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個茶都這麼作,大宋不愧是小資王朝!

在文藝之風繁盛的宋朝,茶文化可謂是發展到了空前極致。點茶更是風靡全民的活動。誰能想到,在這一片大好形勢下,卻潛藏著王朝傾頹的隱患?

奢靡的茶風,想來陸羽必定不樂見,因為在茶聖心目中,茶是儉德之人的飲品。但是在宋朝,茶已不茶,早已脫離了飲品的範疇,而成了被供在珍品架上的珍寶。

在中國茶史上,製茶工藝的頂峰當屬北苑茶。北苑產茶的歷史早,追求工藝精製,但宋朝之前並不太得志。直至宋朝收復南唐,北苑才迎來了最風光的時代。

喝個茶都這麼作,大宋不愧是小資王朝!

北苑茶追求精工細作,據傳,其傳奇茶餅“龍園勝雪”,竟是以“水芽”精製而成的。

《北苑別錄》中,將茶芽分為三個等級:兩葉一芽的“紫芽”為最下品,一般白茶中的壽眉,就是以紫芽做成的。但在北苑,紫芽卻是棄之不用的。

一芽一葉在北苑稱為“中芽”,一般茶品中,一芽一葉已屬上品,還有詩讚“一槍已笑將成葉,百草皆羞未敢花。”茶人將它稱為“一槍一旗”。

喝個茶都這麼作,大宋不愧是小資王朝!

在北苑,只有那剛長成的雀舌狀的小茶芽才可稱為上品。一般人或許覺得這便是極致了吧!不,山外有山,芽外有芽,“龍園勝雪”所用的“水芽”,才是人間極品。

所謂的“水芽”,便是剝去茶芽外熟葉,只取其中心一縷細芯,再泡入清泉之中,使那一縷茶芯被那泉水浸泡得白如銀絲。因此,“水芽”也被稱作“銀絲冰芽”。可以想象,以這細絲縷一般的冰芽製成茶餅,其工序是何等細緻和繁瑣了。

喝個茶都這麼作,大宋不愧是小資王朝!

且不說那絕品“龍園勝雪”的繁瑣,據說單是蔡襄發明的“小龍團”,貢茶苑上千人不眠不休趕製,一年產量也不過區區幾十斤。

除此之外,上貢給皇上的茶餅還需壓上栩栩如生的紋理。宮中有專門負責繡茶的人,每逢宮中慶典,就要以五色金線在茶餅上繡出各種華美的裝飾。

經此一番折騰,茶餅最終到皇帝手中時,自然是罕見之珍品了。

喝個茶都這麼作,大宋不愧是小資王朝!

據傳宋仁宗賞賜兩府八位長官,也就只有兩餅“小龍團”。首府重臣,國家的最高官員,一人也只得四分之一個茶餅……受賞的大臣當然沒人捨得將那茶餅拿來研泡,而是供起來當作“傳家寶”賞玩了。

歐陽修是幸運的。兢兢業業為皇帝服務二十年,皇帝賞了他一餅完整的“小龍團”茶餅。歐陽修愛不釋手,珍藏在家,每每賞玩,感激涕零……

喝個茶都這麼作,大宋不愧是小資王朝!

經過這般精心製作的茶餅,自然早已失去了作為飲品的功用。為追求美觀,宋人往往還以“珍膏油麵”來為茶餅增亮;為追求茶餅的香氣,上貢的茶餅往往還會新增龍腦香料。

這些“新增劑”,既影響茶湯的口感,又對身體無益。龍腦香濃,加入茶餅飲用,卻會讓人頭暈胸悶。因此,皇帝才有了製造不新增香料的茶餅的想法。

喝個茶都這麼作,大宋不愧是小資王朝!

然而,茶事上的奢靡無度,早已使得朝廷財政逐漸捉襟見肘,隱患就此埋下。除了在製茶工藝上不惜耗費人力物力,宋朝在“茶綱”實施上也是天怒人怨。

何謂“茶綱”,“茶綱”又是如何影響民生的呢?我們下回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