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西方人崇拜的中國發明,影響了歐洲文官選拔制度的確立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當中,誕生了許多世界性文明,而中華文明以其獨特性和延續性成為其中最為特殊的一個。輝煌的中華文明,為世界留下了許多遺產,比如“帝國制度的樣板”,再比如四大發明。不過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在科技領域所作出的貢獻,而科技是一個快速發展、不斷淘汰舊事物的過程,然而制度和思想不一樣,它可能無法永葆生機,但它的核心帶給人類的意義會一直存在。

易中天先生就在他的《兩漢兩羅馬》一書當中寫道:“一個如此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不靠血腥和暴力,卻能長時間維持統一,或在四分五裂和外族入侵後重建家園,維繫文明數千年不中斷,這裡面難道沒有原因?這就是中華文明的意義。”在現代社會,人類社會成為一個整體,但與此同時民族、宗教信仰、經濟等領域之間的矛盾非常尖銳,而中華文明早在數千年前就成功締造的帝國模式,在如今雖然已經落後,成為封建制度,但制度裡的精華與核心仍舊是解決這些問題的良藥。

當然,中華文明的延續和統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本文接下來將從帝國制度的根基——科舉制度入手,講述科舉制度的意義,以及它帶給人們的思考。

科舉制度:西方人崇拜的中國發明,影響了歐洲文官選拔制度的確立

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獨有的人才遴選制度,它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根基,對於中國的政治、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甚至給中華民族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比如中國人對於歷史、考試的重視,就是科舉制度影響民族性格最明顯的代表。

對於中國的學子來說,高考是最重要的一場考試,每當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之際,與高考有關的話題都會登上熱搜,成為社會焦點話題。對此許多人頗有微詞,認為高考制度不重視素質教育,缺乏活力,是對學子思想的束縛,更有甚者對於科舉制度也進行猛烈的抨擊,認為它是封建糟粕。而這些批評者多會借用古人的評價,比如《儒林外史》對於科舉制度辛辣的諷刺,再比如明朝著名的思想家顧炎武對科舉制度抨擊道:“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餘人也……此法不變,則人才日至於消耗,學術日至於荒陋,而五帝三王以來之天下,將不知其所終矣。”清初的關中大儒李,也指出八股取士是“以學術殺天下後世”,其結果,比“洪水猛獸”還要厲害得多。而到了近代,抨擊科舉制度的更是不勝列舉。

科舉制度:西方人崇拜的中國發明,影響了歐洲文官選拔制度的確立

從這些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來看,他們或是深受八股取士之害,或是面臨亡國滅種之危,因此他們抨擊科舉制度其實是在抨擊思想專制,倡導改革,但若是因此就覺得科舉制度一無是處、是封建糟粕,應該摒棄就完全是在以偏概全。

科舉制度當然不是完美的,唐朝時世家大族主導選拔,明朝時八股取士日益僵化,清朝時制度落後……這些都是歷史上的事實,民國時期抨擊科舉,倡導民主與科學也是歷史潮流,但時至今日,我們看待歷史應當客觀。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幾經浩劫卻傳承了數千年的古老國家,科舉制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為政府選拔了大量人才,同時在社會中形成重視文化、熱愛讀書的氛圍,這一點恰恰是當今中國人最需要的。而且,即使民國廢除了科舉制,模仿西方的文官選拔制度,弊病仍在,正如錢穆先生所說:“民國以來,政府用人便全無標準……考試製度之廢棄,僅其一例。”因此,明清時期國家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體質的腐朽和經濟基礎的滯後,而不在於科舉制度。

有人說科舉制度誕生於隋唐,但其實科舉制度是一個逐漸系統化的制度,從漢代的察舉制開始,國家便想透過制度選拔德才兼備的賢士,即使是最被人詬病的九品中正制,道德和才能仍舊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到唐朝時,科舉制度逐漸完善,而宋朝時,科舉制度已經走向輝煌,其中的“糊名制”和“謄卷制”直到現在仍舊被高考制度所借鑑。

科舉制度:西方人崇拜的中國發明,影響了歐洲文官選拔制度的確立

縱觀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人才選拔是它的核心。而且由於科舉制度以儒家思想為考試內容,因此中華民族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中華文明歷經劫難延續至今的核心,就在於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曾經西方人非常崇拜中國的科舉制度,許多西方學者主張引進中國人才選拔制度,比如英國著名學者伯頓於1621年出版的《憂鬱症的解剖》,在講述中國的科舉制度時,說道:“他們從哲學家和博士中挑選官員,他們政治上的顯貴是從德行上的顯貴中提拔上來的,顯貴來自事業上的成就而不是由於出身的高尚。”英國在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時,模仿中國的科舉制度創立了文官選拔制度,成為現代西方文官選拔制度的源頭之一。因此,那些盲目吹捧國外人才選拔制度的人們,不知道的是,西方的人才遴選制度的淵源之一正是他們所不屑的科舉制度,這種做法可謂一葉障目,本末倒置。

科舉制度:西方人崇拜的中國發明,影響了歐洲文官選拔制度的確立

當然,科舉制度本身不是完美的,正如錢穆先生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書當中寫道:“科舉制度在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發展……在明清時期它走向了僵化,但切不可因此把它看輕,它對於中華文明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 ”正如當今的高考制度一樣,它不完美,它存在弊端,但它承載了無數中國學子的夢想,它是階級流動的階梯,也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制度。因此,我們應當做的,是踏著歷史長河,透過科舉制度的興衰,從歷史中得到經驗,順應歷史潮流,不斷完善高考制度。因為“歷史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過去的財富,是對未來的預示。”(於賡哲)

參考文獻:《兩漢兩羅馬》易中天

《儒林外史》 清·吳敬梓

《日知錄》 明·顧炎武

《國史大綱》 錢穆

《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易中天

《憂鬱症的解剖》 英·伯頓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錢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