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獅子頭(文盧偉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紅燒獅子頭

文/盧偉(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相傳公元618年(隋大業十四年)煬帝帶著嬪妃隨從,乘著龍舟沿大運河南下時,責令地方官徵調民女為龍舟拉縴,一路雲雨香風,舟行至葵花崗,江都進貢的豐盛的菜品和王世充抓來的美女們一同登船,由這些美女將菜品呈上,煬帝大悅。

紅燒獅子頭(文盧偉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隋煬帝品嚐後,十分高興,還將其中一道肉餅賜名葵花崗斬肉。一時間葵花崗斬肉風行朝野。唐代,隨著經濟繁榮,官宦權貴們也開始講究飲食。有一次,郇國公韋陟宴客,府中的名廚韋巨元也做了揚州的這道葵花崗斬肉,並伴以山珍海味、水陸奇珍,令賓客們歎為觀止。當“葵花斬肉”這道菜端上來時,只見那巨大的肉餅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絕倫,一位賓客隨口說,“此真乃前朝上品”!為高權重的郇國公聽到“前朝”,覺得非常不妥,便讓人將葵花崗斬肉撤下拿到後廚改良這道菜,韋巨元聽聞前廳故事後,心領神會,片刻便將羊肉切成肉泥和肉餅混合改制成肉團,油炸定形,上鍋蒸制後,原先那位賓客一見便猜到其中深意,故作驚訝道,“此為何菜”?郇國公笑曰,“舍下小廚新作,尚未取名”,那位賓客抬眼見到郇國公的配劍上的獅子紐,接著說道,“此肉團猶如雄獅之頭剛勁威猛,入口卻又如肌膚般光嫩,真是上上品,為紀念今日盛會,‘葵花崗斬肉’不如改名‘清真獅子頭’”。賓客們趁機勸酒道:“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佩獅子帥印。”韋陟高興地舉酒杯一飲而盡,一呼百諾,從此揚州就添了“清真獅子頭”這道名菜。

紅燒獅子頭(文盧偉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清真獅子頭流傳至清朝,道光二十二年六月,有位王姓揚州廚師回鎮江看望病重的母親,原打算接母親來揚州診病,六月初,他剛過江英軍就封鎖長江,王廚師被鎮江守軍徵去象山炮臺幫忙做飯。6月12日英軍試探性攻擊鎮江外圍幾座炮臺,開戰僅一天時間,炮臺守軍減員大半,及至6月13日傍晚炮彈用盡,清軍管代命令,炸燬所有大炮,營官家屬發放路費自行撤離,全營改為步兵以弓弩擊殺登陸之敵。隨後,王廚返回城內尋找母親,可此時的鎮江城到處是英軍,他母親為防被侮辱破城時選擇了自焚,悲憤萬分的王廚拎著菜刀四處找英兵拼命,可英兵尋見他身上的各種調味瓶,知道他是個廚子不但沒殺還逼迫他前往府衙為英兵做飯,噬魂若破的他真想用毒藥毒死這些英兵,環顧左右,兩個印度士兵緊緊盯住他,上哪裡去找毒藥呢?王廚想到了韃靼人馴化牧羊犬的辦法——於是用肥肉摻水做成大肉丸,讓這些英兵吃了拉肚。於是將豬的肥膘躲成肉泥不放鹽加大量水做成丸子,由於加了大量的水,必須下油鍋炸,否則難以定形,誰知這注水丸子下油鍋炸出肉香四溢,很多英兵聚攏來,英國軍官讓一個印度士兵先吃,結果印度士兵說,太淡,於是王廚將醬油往鍋裡倒,但就是不放鹽,他想讓這些英軍先吃後吐,希望以此削弱其戰鬥力。剛開始,許多英兵品嚐後,都說,“good”!英國軍官也說,“王先生,你做的這道菜非常好吃,我希望能將它帶回英國,它叫什麼名字”?王廚看了一眼旁邊捲髮的印度士兵活像頭獅子,於是靈機一動,“紅燒獅子頭”,翻譯只譯作,“A big meat”。後來英軍裹挾他攻入南京,由於許多英軍在食用“王廚獅子頭”後,半數出現嘔吐甚至看見肉就嘔吐的現象,英軍很快發現是他做的手腳,於是將他扔到長江裡。自那以後揚州廚師為了紀念這位同行,在配料中適量新增醬油,將“清真獅子頭”改為紅燒獅子頭。當年那位翻譯的後人將這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記錄在英漢字典裡,直到今天開啟《英漢字典》依舊可以找到“A big meat”。

紅燒獅子頭(文盧偉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無論是葵花崗斬肉的皇家血統,還是達官顯宦垂涎帥印的清真獅子頭,又或是坊間廚子殺母之仇,真可謂,愛恨情仇在心間,斬肉香傳幾百年。今天,揚州師傅們依舊在製作“紅燒獅子頭”,八方食客在品嚐到美食的同時也被菜品背後的感人故事深深吸引,碩博精深的淮揚菜品典故只是美食文化的一部分,而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也只不過是中華文化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水罷了。歡迎八方食客來揚州品一品包含了中華兒女不屈不饒與侵略者抗爭的揚州獅子頭。

作者簡介:盧偉,1978年生,江蘇省委黨校世界經濟專業研究生,揚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喜歡寫美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