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奪得柴家天下後,為何沒有殺柴榮子嗣?

前言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所有開國皇帝都非常懼怕以前的皇室子女。特別是前任皇帝的兒子,他們都會想方設法找到並殺死他們。畢竟留著前朝皇子真的很危險。萬一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他們的號召力來行事,那就會有很大的麻煩。

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奪得柴家天下後,為何沒有殺柴榮子嗣?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在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的兒子們流落在各個地方,整個清朝初期,甚至一直持續到康熙後期,依然存在著擁護前朝皇子來造反叛亂的事情。清朝為此甚至採取了“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的方法,殺死了許多無辜的人,造成了許多悲劇。

然而,有意思的是,趙匡胤在透過“陳橋兵變”,取得了柴氏家族的皇位後,他不但沒有殺死柴榮的兒子們,反而還很好地保護他們,這是為何呢?

柴榮兒子們的結局

柴榮一生有七個兒子,前三個兒子被後漢皇帝劉承祐給殺了。

柴榮第四個兒子是柴宗訓,也就是被趙匡胤奪去皇位的皇帝,趙匡胤沒有殺他,只是把他發配到了房州做了鄭王。

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奪得柴家天下後,為何沒有殺柴榮子嗣?

實際上,趙匡胤將柴宗訓遷到了房州,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有人支援柴宗訓並且造反的話,那這將會很難處理。其實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把他軟禁留在北京。但是,趙匡胤並沒有這樣做,這可能是對柴宗訓的一種優待。而且,趙匡胤還給了他“丹書鐵券”,表示自己永遠不會殺他。

柴榮第五個兒子叫柴熙讓,歷史記載不清,不知道他最後去向如何。簡而言之,無論他到底藏身在了何處,趙匡胤都沒有殺他,也沒有因為擔心而派人去追蹤他的下落。

直接表現出了趙匡胤對柴榮兒子寬待態度,主要是在柴榮的六子柴熙謹和七子柴熙誨身上。

根據史書記載,柴榮的第七個兒子柴熙誨在趙匡胤上位以後,被宋朝開國元勳盧琰收養做了他的義子,並改名叫了盧璇。公元968年,趙匡胤曾經打聽過有關盧璇的事情。也正是在這一年,被封為越國公的盧琰辭官回家。

有人認為盧琰這樣做,是因為他害怕趙匡胤會殺死盧璇,所以他才辭官回家。但實際上,盧琰辭官回家是因為趙匡胤採用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來收回軍權,與他收養柴榮的兒子並沒有任何關係。

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奪得柴家天下後,為何沒有殺柴榮子嗣?

後來,陸琰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盧璇。在宋仁宗時,盧璇還被任命為殿前指揮使,授予了武烈侯的頭銜。他的妻子也被稱為吳國夫人,可謂輝煌一時。

趙匡胤對柴榮後代的善待還主要體現在他的第六個兒子柴熙謹。

當年,趙匡胤帶著部下入宮時,他看到一個妃子抱著一個孩子。趙匡胤問這是誰?妃子說這是周世宗的兒子柴熙謹。於是便問手下如何處理?趙普說直接殺掉。許多人也表示要殺掉斬除後患,只有潘美在一旁沒有說話。

趙匡胤說道,我繼位於周世宗,我怎麼下得去手去殺他兒子!然後問潘美有什麼意見?潘美說,如果我回答不能殺,我就是對您不忠。如果我回答該殺,我就是辜負了世宗。趙匡胤笑著說,那我就把這孩子給你了。於是潘美把柴熙謹帶回了家,改名叫潘惟吉,教他讀書,後來,此子還當上了刺史。

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奪得柴家天下後,為何沒有殺柴榮子嗣?

柴榮的七個兒子除了早年被劉承祐殺的三人,剩下的其餘四人都得到了趙匡胤的善待。

為何趙匡胤會善待柴榮的子嗣?

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趙匡胤不僅不忌憚柴榮的子嗣,反而還如此好地對待他們呢?

首先,趙匡胤性格寬厚。

趙匡胤雖然身為開國皇帝,但性格大方,不像其他開國皇帝一樣,懼怕皇室子孫和後代。他甚至沒有提防他的兄弟,這也導致了後來皇位落入了他兄弟的手中。

其次,有人看管柴榮的後代。

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奪得柴家天下後,為何沒有殺柴榮子嗣?

除柴宗訓外,柴榮的另外兩個兒子都有人監管。換句話說,實際上是趙匡胤將柴榮的這兩個兒子交給了大臣去照顧,也就是說看管他們的責任由這些大臣承擔,所以他們更加謹慎,不敢粗心大意。這樣,趙匡胤也是很放心。

再次,柴榮的兒子年紀都很小。

被交給大臣撫養的兩個皇子年紀都很小,實際上,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奪走了。加上平時照顧他們的大臣,一直極力掩蓋其前朝皇子的歷史。因此,他們並不能掀起什麼波瀾。

最後,趙匡胤的政權穩固。

在奪權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戰鬥。這樣,也就不會有一些仇恨。沒有仇恨,社會衝突也就不會很深。因此,也就沒有人願意藉此機會造反。只要沒有人造反,那就不會有人去擁護這些皇子。

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奪得柴家天下後,為何沒有殺柴榮子嗣?

參考資料

《宋史》

《資治通鑑》

《續資治通鑑長編》

司馬光《涑水記聞》

《舊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