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如果劉備聽了諸葛亮勸,不討伐孫權,結果會如何?

《三國演義》裡面,關羽敗走麥城之後,被呂蒙所殺。而劉備為了報關羽被殺之仇,率領七十萬大軍討伐孫權,夷陵之戰由此展開。然而,由於劉備過於自信,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年輕的將領陸遜擊敗,蜀國從此國力大損,一蹶不振。

然而, 我今天要和大家討論的是,關羽被殺,如果劉備聽了諸葛亮勸,不討伐孫權,結果會如何?我覺得就算劉備聽了諸葛亮勸,不討伐孫權,蜀國仍然無法興復漢室,統一天下。為什麼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孫劉聯盟貌合神離

其一,孫劉聯盟貌合神離,並不穩固,他們之間的決裂是遲早的事情,就算劉備此次不和孫權決裂,也無法保證下次還能如此。在曹操一家獨大的形勢下,孫劉聯合抗敵才能夠阻擋曹操平定南方的霸業,赤壁之戰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然而比較現實的是,孫劉聯盟表面上固若金湯,其實並不穩固,孫權集團和劉備集團可以說是矛盾重重。

無論是諸葛亮靠計謀氣死東吳的大都督周瑜,還是劉備借了荊州之後賴皮不還,都給二者造成了極大的隔閡和矛盾。所以說,劉備和孫權的決裂是必然的,而關羽之死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就算這次劉備聽勸沒討伐,下次,下下次,總有一次二者會爆發戰爭。

而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一旦爆發戰爭,最受益的肯定就是北方的曹魏集團了,孫劉進一步被削弱,而曹魏在赤壁之戰後休養生息,大戰較少,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恢復,相比之下,蜀國又如何能夠興復漢室,統一天下呢?

蜀國地理環境太差

其二,蜀國在地理環境上存在先天的不足,這一點是人力也無法扭轉的。就算劉備不討伐孫權,此時荊州已失,蜀國也隨之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本。在唐朝以前,中原地區基本都是指的北方地區,也就是曹魏集團統治的地區。

這一地帶物產豐富,人傑地靈,而且農業,水利等比較發達,產糧較高,這也很好的滿足了戰爭的需要。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古代的戰爭對後勤的依賴性是非常高的,士兵吃得飽,後勤做得好,戰爭基本上很少有輸的。

再看看蜀國的地理環境,處於我國的西南地區,到處都是大山阻隔,雖然也有成都平原,但是面積狹小,產量不足,士兵都是食不果腹,諸葛亮幾次北伐都是因為糧食問題無功而返。

除了產糧的問題,當時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也時常得爆發叛亂,給蜀國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地理環境上的劣勢也幾乎註定了蜀國無法與魏國和吳國匹敵。

蜀國後期人才凋零

其三,蜀國到了後期人才凋零,甚至被人笑道“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大家都知道,三國之中,魏國佔天時,吳國佔地利,而蜀國就占人和了。劉備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方霸主,靠的就是他手下良臣猛將眾多。

然而,蜀國到了中後期,人才凋零得太快,後續青年才俊也無法銜接,導致青黃不接,蜀中無將。所以,就算劉備忍辱負重,不討伐孫權,到了後面,蜀國也會因為無人可用而功敗垂成。

其實,諸葛亮在《隆中對》早就為蜀國爭奪天下指出了唯一的出路:“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