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大軍被2萬人擊敗,開國皇帝被分屍,這是哪個朝代?

古往今來,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前有赤壁之戰孫劉聯盟五萬兵馬戰勝80萬曹軍,後有淝水之戰東晉8萬將士橫掃80萬前秦主力。

勝利者得享無上榮光,威名被後世傳頌。而失敗者的下場卻都格外慘烈。

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朝代,以四十萬大軍對陣敵國兩萬軍隊,卻出人意料地吞下失敗的苦果,連開國皇帝都慘遭敵人分屍。

40萬大軍被2萬人擊敗,開國皇帝被分屍,這是哪個朝代?

或許大家對這個名為“新朝”的朝代感到陌生。但提那位被分屍的開國皇帝王莽,絕大多數人應該都聽過他的名字。

大漢權臣

白居易有詩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王莽的前半生,是西漢王朝中聲望極高的權臣。

這位被網友們戲稱為穿越者的短命皇帝,乃是漢朝外戚出身。他父親的胞姐,就是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

年輕時的王莽,其實是個充滿正能量的奮鬥青年。他唯一的願望,便是透過知識和道德武裝自己,從而贏得名利,出人頭地。

40萬大軍被2萬人擊敗,開國皇帝被分屍,這是哪個朝代?

其他貴族子弟縱情享樂時,王莽卻著手立起了“恭儉知禮”的人設。他整日攻讀禮記,以當時為人稱道的“忠信孝悌”等美德為標準,孝敬長輩、照顧親人,結交了許多有才之士,還拜著名的大儒“陳參”為師。

父親死後,王莽有意和擔任大將軍的伯父王鳳親近。後者臥病在床時,王莽在床榻旁悉心侍奉。僕人每次端來湯藥,王莽都要先嚐嘗冷熱。他甚至幾個月都沒換過衣服,蓬頭垢面不曾離開半步。

此舉博得了王鳳的好感,他臨死前將王莽託付給了漢元帝和皇后。王莽從此平步青雲,29歲時就當上新都侯。

漢平帝死後,同時身居宰衡、大司馬和太傅三大實權官職的王莽,已然成為西漢的頭號權臣。

40萬大軍被2萬人擊敗,開國皇帝被分屍,這是哪個朝代?

但獲得實權的王莽並沒有暴露出野心,而是更加恭謹有禮地對待其他人,繼續加固“賢德君子”的人設。

對內,他主動討好太后王政君,給另外三個姑姑封侯,利用裙帶關係博取王政君好感,從而將官員選拔等實權握在手中。

對外,王莽不斷地籠絡人心。他主動捐錢捐地救助貧民,還籠絡了大批知識分子,藉助這些人的力量,將自己的諸般美德宣揚到全國各地,收穫一片頌揚之聲。次子殺死奴婢後,王莽甚至狠心令其自殺,以此獲得體恤下人的美名。

篡漢自立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數十年如一日的虛偽造作中,王莽的聲望終於被推向頂峰。

巧合的是,大漢皇室的衰頹和荒唐,也給王莽的篡位提供了良機。

40萬大軍被2萬人擊敗,開國皇帝被分屍,這是哪個朝代?

漢元帝死後,漢成帝沉迷酒色,無心打理朝政,導致民怨四起。他死後漢哀帝即位,全力打壓大權在握的王政君家族,王莽也被流放到偏遠之地。

奈何天不佑大漢,哀帝在位僅七年便病逝。王政君率領王氏家族重回長安,威逼大臣交出玉璽,擁戴九歲的劉衎為漢平帝,卻將朝政大權緊握在自己手中。

她還命王莽協助自己處理朝政,

王莽表面上繼續對姑姑畢恭畢敬,還想盡辦法哄她開心。但他內心裡對權力的慾望卻無限膨脹,開始憧憬皇帝寶座。

漢平帝病逝後,所有可能阻礙王莽登基的人都已消失。因此他不再繼續偽裝,命令黨羽和手下製造“祥瑞”為自己登基造勢,打壓反對他的大臣。

王莽在朝中代理執行天子朝政,並在四年後威逼太后王政君交出玉璽,接受劉嬰禪讓後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新,成功篡取了大漢江山。

王莽稱帝的過程雖然卑鄙虛偽,但他的確是個銳意進取的實幹家,登基不久便開始了“王莽變法”。變

法內容涵蓋了一些超越時代認知的措施。

其中土地國有化、將酒和鹽等收歸國有、由朝廷控制經濟物價、強迫流民勞動、廢除奴隸制和發明遊標卡尺等六項措施,都是現代人才會擁有的想法和知識。所以王莽被當成穿越者,也就不奇怪了。

平心而論,王莽的這些措施,出發點是為了改善西漢王朝多年積累下來的弊病,讓人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但王莽的天賦都點在了立人設和厚黑學上面,治國理政方面的才華,實在讓人不敢恭維。他推行新政時犯了兩個原則性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朝令夕改。王莽頻繁地更改官方貨幣,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加速了國內經濟的崩潰。更改地名等措施,也引起了人們的不便和反感。第二個錯誤是違背客觀規律,

尤其是廢除奴隸制一條,觸犯了貴族階級的根本利益,也為他後來的慘死埋下伏筆。

兵敗慘死

王莽的新政非但沒有拯救國家,反而激起民怨,許多人揭竿而起,組成起義軍反對新朝。

其中一股勢力,便是由漢高祖九世孫劉秀所率領的舂陵軍。

當時大漢朝連年乾旱,王莽新政又不得人心,迫使大批農民家破人亡。劉秀跟隨兄長劉縯在宛城起兵,後又投靠了盛極一時的綠林軍,開始了反抗新朝的戰鬥。

民間至今流傳著劉秀“跨虎登山走南陽”的傳說。但實際上,在剛開始對抗新朝軍隊時,劉秀是騎著耕牛上陣廝殺的,直到後來殺死了新野尉,才有了第一匹戰馬。

公元23年,綠林軍領袖劉玄稱帝,建立更始政權。綠林軍自此成為新朝的心腹大患。王莽命令大司空王邑和大司徒王尋率領42萬精兵,前往昆陽、宛城一帶進行清剿。

新朝大軍逼境,劉秀被迫從陽關一帶撤回昆陽。當時昆陽城內的兵力只有九千人左右。不少將領都想逃跑避難。但劉秀卻認為“分散勢難保全”,勸說眾將士死守昆陽。

而他自己則親率13騎奔赴定陵一帶求援,為昆陽補充了一萬七千多有生兵力。面對來勢洶洶的42萬新軍,劉秀沒有膽怯,而是採用以逸待勞的策略,不等敵人站穩陣腳便主動出擊。

他率領千餘人精銳部隊,不計生死地來回衝鋒,後又率領3000死士迂迴包抄,直撲新軍大本營。

劉秀這種勇猛無雙的表現,鼓舞了所有將士們計程車氣。恰逢此時天降暴雨,無數新軍兵馬被洪水淹沒。

42萬精銳兵馬,最後竟被區區兩萬多人擊敗。

新朝政權自此土崩瓦解。

同年九月,綠林軍攻佔長安,王莽被殺死分屍。他的頭顱後來還成為歷代皇帝的收藏品,下場悽慘至極。

王莽的新政之所以會失敗,和他本人的性格不無關係。雖然他擅長結黨營私,甚至憑藉這一手段篡取了皇帝之位。

但在執掌天下後,王莽卻不能聽取別人意見,不顧社會現實狀況地一意孤行,最終落得身首異地。其下場之慘烈,足以令今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