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看重長幼之分,漢景帝卻成功廢長立幼,意外成就一代明君

封建制度當中,擁有著許多不合理的規定,雖然對於封建制度當中的人來講,會接受這些不合理,但是在現代人看來卻是無法理解的。

而封建制度當中,最為不合理的就是皇位繼承製,本身繼承製就存在著大量的隱患,而封建制度當中還規定繼承製的規則,從最初的兄終弟及到後續的嫡長子繼承製,無論哪一種繼承方式,都會給王朝發展帶來極大隱患。

古代看重長幼之分,漢景帝卻成功廢長立幼,意外成就一代明君

但是相比較這種繼承製度而言,突然打破制度造成的問題會更加嚴重,就如古代最為常見的廢長立幼事件,令許多朝代的發展受到影響。

本身皇帝就擁有眾多子孫,在皇位的影響下兄弟之間不僅沒有任何的感情,還隨時有可能因此而爭奪皇位,從而導致大量的流血事件出現,幾乎所有朝代當中,都無法避免兄弟之間爭奪皇位的事件出現。

古代看重長幼之分,漢景帝卻成功廢長立幼,意外成就一代明君

一、皇位繼承製存在隱患

皇帝為了綿延子嗣,會將多位女性納入自己的後宮,從而生下大量的皇子,如此一來就會令皇位繼承引發爭奪戰。要知道皇帝雖然擁有眾多妃子,但是皇后卻僅有一位,此時皇后所生長子就順理成章的得到皇位繼承權,此時妃子之間就開始爭奪皇位,從而導致流血事件出現。本意是保障皇室血統而立下的繼承製,卻成為皇位爭端的開始。

古代看重長幼之分,漢景帝卻成功廢長立幼,意外成就一代明君

二、嫡長子質量良莠不齊

許多皇帝認為繼承製可以減少皇位爭奪而造成的流血事件,但是實際卻並非如此,因為嫡長子一般情況下質量都是良莠不齊的。有許多嫡長子存在缺陷或是頭腦笨拙,如此一來就會令自己被弟弟超越,此時的他們如若想要保障自己的帝位,就會選擇一些比較偏激的方法,最終導致事件開始失控。

古代看重長幼之分,漢景帝卻成功廢長立幼,意外成就一代明君

最為重要的是許多嫡長子因為繼承問題,而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過高的期望令他們承受更多,嚴重都因此而走火入魔,開始對自己周邊的弟弟下手,認為這樣就可以降低自己的壓力。而許多極具能力的皇子,在看到嫡長子能力不佳之際,也會產生替代的想法,最終兩方無法避免的就會展開一番較量,最終令朝代發展也受到影響。

三、廢長立幼導致戰亂出現

劉徹是漢代史上比較具有能力的皇帝,但是他卻在年老之際犯下大錯,不顧臣子反對堅持將劉據的太子之位廢除,從而導致江充等人利用巫蠱之界陷害太子。

事件還未被查清,再次被有心人利用,劉據徹底無法洗清自己,最終兵敗如山倒的劉據選擇自殺,而其母親衛子夫也是相同的下場,直到劉徹即將去世之際才意識到,正是自己的廢長立幼決定,才導致巫蠱之禍出現。

趙武靈王的能力也是極為出色的,他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優秀,但是卻在重大決定面前頻繁出錯,先是想要讓位於九歲小孩子,後續更是因為立幼而導致自己被囚禁至死。最初趙武靈王立長子趙章為太子,但是後續因為自己心愛女人去世,卻直接立幼子為君主,令長子陷於被動境地當中。

最為令人意外的是,他後續竟然試圖將天下一分為二,令兩個兒子同時擁有一半天下,此舉自然是會引發更大問題。最終不僅引發內亂導致趙章兵敗被殺,趙武靈王也因此而被自己的幼子囚禁至死。如若趙武靈王沒有反覆的態度,相信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而長子趙璋也不會因為戰敗而被殺。

四、廢長立幼的成功案例

漢景帝在位期間,意識到自己的長子表現過於平凡,並不能很好的帶領國家向前發展,反而是劉徹在此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天分,隨後漢景帝立劉徹為太子,事實證明漢景帝的決定是極為明智的,劉徹的表現相當出色,在其登基後不僅平反叛亂,更是立下了極大功績,令漢朝迎來了極好的發展局面。

之所以漢景帝廢長立幼未引發禍亂,主要就在於他在做這個決定之前,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做出的決定。漢景帝是根據朝代發展做出的選擇,而並非是個人私情,所以在選擇帝王的問題上面,主要是考慮皇子的能力,最終劉徹會得到認可,是因為他擁有出色的能力,所以廢長立幼事件,非旦沒有造成禍亂,反而是成就一代明君。

總結:所以廢長立幼打破固有規定,並非是不可行之事,而是需要帝王在下決定之前做好準備,要經過深思熟慮,最為重要的是避免融入過多的私人感情,而是考慮到朝代需求來選擇繼承人,這樣才可以令朝代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若不然只會令事件再次升級,從而導致禍亂出現,事實證明多個廢長立幼的決定,都是臨時下達,從而導致禍亂不斷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