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朱河」腐豆腐

「舌尖上的朱河」腐豆腐

腐豆腐

(51)

朱巖

腐豆腐,即豆腐乳,朱河人習慣叫腐豆腐。當人們走進琳琅滿目的超市,走進街頭巷尾,村口橋邊的商店,貨架上總會看到各色各樣的豆腐乳。紅油的,辛辣的,五香的,清淡的,等等。

「舌尖上的朱河」腐豆腐

儘管這些外來的商品,高高在上,堂而皇之地擺在貨架上。但地道的朱河原住民,即對它不屑一顧。千百年來,古鎮人雖然容天容地容萬物,但無論如何,讓古鎮人放棄自己的“腐豆腐”,用這些外來物種下飯調胃口,恐怕有些勉為其難,傷害到自尊了。

自信、驕傲的朱河人,謙謙君子般的性格。每逢挑戰,骨子裡“不信邪”的那股勁,總會按捺不住地流露無遺。總會鉚足勁,一定要比個高低。

「舌尖上的朱河」腐豆腐

所以,凡是來過朱河古鎮作客的人,臨走時,主人總會擰上一筐一籮的土特產,或是大包小包,以代表古鎮人侍人待客的熱情,非弄得客人感動不已,念念不忘。

“荊州腐乳”,是朱河腐豆腐的第一品牌。曾經是地方紳士,社會團體,親朋好友採購饋贈的必選珍品。

「舌尖上的朱河」腐豆腐

在外出差,出門打工,上學讀書,走親訪友的朱河人總忘不了帶上一瓶,或者幾罐。每當三朋四友會在一起就餐,當撬開蠟封的陶罐,或擰開玻璃瓶蓋,“荊州腐乳”的奇香便開始瀰漫,直撩得大家口水直流。於是,朱河人便得意地用筷子挑一點,放在舌尖上,得意地瞄著在場的人,然後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家鄉的古往今來,與客人一同陶醉其中。

朱河的腐豆腐的確不同凡響。我一生走南闖北,喜愛美食,每遇必品。不是我褊袒自己的家鄉。的確,朱河的腐豆腐,只要吃過,便一定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腰子黃豆,是朱河特產,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優良品種。腰子黃豆,是“荊州腐乳”的靈魂。可以說沒有腰子黃豆,根本就不可能有“荊州腐乳”。

「舌尖上的朱河」腐豆腐

腰子黃豆,形如腰子,表皮明黃,色澤亮麗,皮薄肉白。被人譽為:“外如黃金,內如白玉”。腰子黃豆,農曆三月播種,六恰部節月收穫,俗稱:六月苞籽。這種豆子的械鍵嘔最大特點是糟粕少,蛋白識了多,做出來的豆腐潔白晶瑩,滑如絲綢。

朱河腐豆腐,採用老豆腐。老豆腐,人力,畜力石磨,膏水點漿,含水量低,豆腐製作時重力擠壓。檢驗豆腐乾溼的辦法就是用手指輕按,豆腐能自動回彈復原。豆腐切成三公分大小方塊,放在竹蔑墊子或簸箕裡,撒上自制的草藥發酵粉,蓋上幹稻草,密封發酵。大約一週,豆腐上爬滿一釐米長的白色菌絲,揭開覆蓋物,風乾或晾曬。然後裝罐。裝罐後,在上面澆一勺湯汁。這勺湯汁就是“荊州腐乳”的不傳絕技。據說,這勺湯汁是用七七四十九種中草藥和調味品研製而成,母湯代代相傳,巳有幾千年的歷史,飽含著傳承人的風雨人生。

朱河腐豆腐,為何稱為“荊州腐乳”?說來話長。在茶館酒肄,街頭巷尾,只要提起“荊州腐乳”,便有長者湊過來,津津樂道地講述起有它的傳奇故事。

「舌尖上的朱河」腐豆腐

據傳,三國時期,武聖關二爺鎮守荊州時,有位朱河藉的幕僚送給關二爺一箱腐豆腐,關二爺嘗後大加讚揚,不但把腐豆腐作為必備的開胃菜,還給了它取了個響亮的名字“荊州腐乳”。自此,“荊州腐乳”名揚天下。

可惜,“荊州腐乳”曾幾經磨難,如今卻不如從前的輝煌。可以慶幸的是,在古鎮的偏僻處,還有一個小小的作坊,幾個長者不遺餘力地維持著作坊的運轉。前些年還自費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登記。

「舌尖上的朱河」腐豆腐

醃製品,無論多麼優秀,這些年一律被打上“非健康”的標籤。只恐是,再過若干年,興許“荊州腐乳”只不過是一粒飄落風中的塵埃,無影無蹤。

作者簡介:朱巖,監利市朱河鎮翰林村人,現居武漢。高階工程師,從事建築及建築裝飾工程設計工作。

【來源:監利人雜誌】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