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木耳的場地準備

栽培木耳的場地準備

場地準備。準備堆木場地,應先打掃乾淨,然後用枕本或石塊鋪於地面充當堆腳。堆放。將已接種好的耳木橫豎交叉,呈井字形堆疊,堆高以1米左右為宜。保溫、保溼。以塑膠薄膜圍好,堆裡放一個溫度計,一般堆內溫度要求控制在22—25℃。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75%左右(見到塑膠薄膜上附有水珠即可)。晴天,中午要掀開覆蓋物通氣。翻堆。每隔7—8天翻堆一次,把上下內外耳木交換位置,重新建堆。

栽培木耳的場地準備

若遇耳木過幹,要在早晚適當噴水,但不宜過多。發菌檢查。接種後20天左右,應進行一次發菌檢查,即取下接種孔穴上的木蓋,觀察接種後菌絲變化。若菌種表面生有白色薄膜,說明菌絲已定植。若接入的菌種塊和剛接時顏色相似,說明溼度不足,發育遲緩,應增加噴水次數,水分過少時,接入的菌種塊會變成乾燥黃色鬆散的木屑額粒,水分過多,又會出現黑色帶粘性的木屑菌種。如發現孔穴內有紅、黃、綠……色,則為雜菌汙染,應及時處理。散堆排場:上堆發菌40—50天,耳穴內呈現白色絨毛狀並有少量耳芽形成,就可以將耳木直接搬到房前屋後或自留地邊上,一根根放在地上,用枕木將耳木一頭墊起,高度10—15釐米,一頭著地。初期每隔3天噴水一次,隨著氣溫的升高,後期每天都噴水,每隔7天翻搗耳木一次。經過1個多月排場管理,出芽達80%左右,將耳木架起晾曬,停止澆水。

栽培木耳的場地準備

起架管理:有條件的,可建造塑膠棚生產,有利於提早出耳,並能延長耳木生長期。無條件的可在露天生產。耳木起架方式很多,較簡單的是先用普通木材架起一根距地面70釐米左右的橫樑,然後,將耳木呈人字形交又排靠在這個橫樑上。耳木與耳木之間不宜靠得過緊,應相隔5釐米左右。

栽培木耳的場地準備

起架後的管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溫度。木耳子實體形成階段要求20—28℃,因此應儘量滿足這一要求。但控溫受條件限制,塑膠棚易保溫,露地只能靠自然溫度。如氣溫過高,則應設法降溫。一般可採用搭簡易涼棚的辦法(利用樹枝、秸稈等)。光照。以花花太陽為佳。溼度。要求儘量創造乾乾溼溼的溼度條件。一般可每天噴水1—2次(熱天應在早晨、傍晚噴)。噴水應看具體情況,天晴高溫多噴,天陰少噴,雨天停噴。雨季時,不僅停噴,而且要把耳木再搭立得陡一些。尤其是舊耳木,更要陡些。舊耳木含水量過多,會抑制木耳菌絲體呼吸和生長髮育,又加快耳木腐朽,縮短耳木使用壽命。

栽培木耳的場地準備

採耳。木耳接種當年產量少,第二年是盛產期,第三年還可以採收一些。木耳採收的方法要因季節而異,一般春秋季節應採大留小,夏天陰雨期要大小全採。採下的木耳要及時曬乾或燃幹。在每次採耳後,應停止噴水,讓耳木在陽光下晾曬一段時間,促使菌絲髮育,然後再行噴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