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不開心後果很“炎”重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最近武漢就妥妥地感受了一把秋涼!骨關節疾病是很多中老年朋友此時的一大困擾,腫痛、積液、晨僵、活動困難……平時尚可暫時忍耐,但在起風的秋季真的讓人忍無可忍!

關節炎患者應該如何做好防護?預防骨關節炎,有什麼好方法?出現哪些症狀要當心關節炎找上門?在起風的秋季我們一起來了解關於關節炎的那些事。

一份來自關節的“炎”重警告

關節炎是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由炎症、感染、退化、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

雖不是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但骨關節炎的致殘率高居全球第二位,素有“致殘殺手”之稱,發病時患者會疼痛難忍,活動受限,大大影響生活質量。骨關節炎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其中又以女性好發,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2。

正常的關節表面覆蓋著一層軟骨,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發生退化、磨損,甚至消失,就出現了嚴重的骨關節炎。長期運動量過大,關節經常受傷,長期在溼冷等環境工作、生活,這些因素雖不是導致骨關節炎的直接原因,但都不利於關節軟骨保護,容易導致關節炎加速或加重。骨關節炎的好發部位為膝、髖、脊柱及遠指間關節,其中以膝關節最為常見,我國約有1。2億人正遭受著疼痛的困擾。

其實,身體重量和外力衝擊造成的軟骨老化,從20多歲就開始了。年輕時,軟骨修復能力較強,40歲則嚴重下降,關節開始出現明顯退化,導致骨刺、腫脹、關節積液、膝關節遊離體、骨質硬化等。

雖然這是一種退行性疾病,但很多年輕人也沒能倖免,關節軟骨磨損的時間已經提早到二三十歲。

生活中出現這些症狀需要就醫

想知道自己是否患了關節炎,專家表示,生活中可透過5項標準進行辨別:

紅 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

腫 腫是關節炎常見症狀,其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

熱 由於關節血運特別少,所以正常情況下摸起來就應該是涼的,比其他部位的體溫低,這是正常的。如果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那就證明關節產生炎症。

痛 疼痛是關節炎的最主要表現,疼痛部位應該很明確,某個關節疼,其他部位不疼。

功能障礙 關節炎發作出現疼痛及炎症,引起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慢性關節炎患者由於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

當膝關節具體出現了以下症狀,可能已經中招了,應立即到骨科就診:膝蓋反覆疼痛;無法上下樓梯;蹲下站起受限;活動時總是發出“咔嚓”聲響;反覆腫脹;陰天下雨就會不舒服。

膝關節炎多發生在50歲以上人群,女性多於男性,年齡越大患病越多,常伴有骨質增生。此外,身體過度肥胖者,會給關節增加負擔,增大關節炎風險。

有些人不注意保暖,關節受涼導致疼痛、僵硬,長時間如此對關節的傷害就會顯現。不少中青年人的關節因過度運動,也面臨提前退化的風險。

關節炎患者是如何預知天氣的

骨關節炎是老百姓口中俗稱的“骨膜磨損、長骨刺”。寒冷天氣不會直接引起或加重骨關節炎,但會使關節炎的症狀更明顯。尤其是遇到陰雨連綿、大幅度降溫等天氣變化,關節炎患者往往能“未卜先知”。

那麼,為什麼關節炎患者能預知天氣變化呢?

第一,陰雨天氣,氣壓低、溼度大,會導致關節炎患者脹痛感更明顯。

第二,氣溫下降時,關節炎患者關節間滑液黏度增加,使關節阻力變大,影響關節活動,甚至引起疼痛。

第三,天氣變化時,關節炎患者區域性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變化,釋放出炎性物質,從而產生酸脹感。

關節炎患者要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穿護膝、戴護腕等護具保護關節,特別注重關節區域的保暖,防止身體受寒。

冷秋時節關節炎患者的自救指南

及時治療

其實,膝骨關節炎的發病是階段性的:早期剛有症狀時,比如關節在變天、寒冷時不舒服,就要有意識地調整生活習慣和運動方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和過量的高強度活動,如爬樓梯、提重物等;中期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等,或走路時都會痛時,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包括口服藥物、外用藥物及關節腔內注射藥物等;晚期出現疼痛明顯,休息後也無法緩解時,需考慮手術治療。

注意保暖

陰冷天氣雖不會引起或加重骨關節炎,但會使關節炎的症狀更明顯。尤其是遇到降溫、寒冷、大風等天氣變化,患關節炎的人總能“未卜先知”。日常注意保暖,尤其是秋冬季節,要避免關節受涼、受潮,必要時可戴上護膝。

吃對食物

建議日常低油、低脂、低熱量飲食,多吃水果蔬菜,並控制好主食的攝入量。補鈣可以幫助保護膝關節,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奶製品(如鮮奶、酸奶、乳酪)、豆製品(如豆漿、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胡蘿蔔、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帶、蝦、魚等海產品,同時多曬太陽以促進鈣吸收。

科學運動

可以經常做勾腳抬腿鍛鍊,做法:勾腳尖;蹬腳後跟,儘量將膝關節繃直;抬起下肢(臥位時腳後跟距離床面約10-20釐米即可,坐位時大腿稍離開座椅即可);堅持5-10秒鐘;收腿放鬆。一般5-20個動作為一組,每天視具體情況可完成5-10組。

步行也有助於維持關節軟骨細胞的營養供應,鍛鍊關節肌肉力量和協調性。注意要穿舒適、有彈力的運動鞋,以減少膝關節壓力;步速別太快,保證在走路時,還能和旁邊的人自然地說話,不用氣喘吁吁。

此外,能加強下肢腿部肌肉力量的動作都可經常練習。需要提醒的是,膝關節炎患者少做爬山、上下樓梯、蹲起等負重的活動。

日常姿勢

平時要減少長時間的蹲位和跪位、反覆的跳躍等動作,喜歡打太極拳的老人,也不要勉強蹲得太低,站著打高位太極就好。在站起和坐下時,注意先讓膝關節輕微適當的反覆彎曲幾下,然後站起或坐下,有利於保護膝關節。

此外,保持理想的體重,對保護關節結構和改善症狀其實很重要。將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18。5-23。9,就能給膝關節減輕負擔。

綜合健康中國、生命時報報道

【來源:武漢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