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庫海鮮教你分清真鱈魚、銀鱈魚、假鱈魚

說到鱈魚,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即便你沒看到過超市中的一塊塊奶白色的鱈魚肉,想必也吃過KFC的鱈魚漢堡,除此之外,深海魚油、寶寶輔食、營養海產……鱈魚好像有一千種被吃的理由,總有一種適合你。

味庫海鮮教你分清真鱈魚、銀鱈魚、假鱈魚

似乎是因為吃的人多了,近些年,市面上的“鱈魚”也五花八門地多了起來。論身材,你可以挑到圓鱈、扁鱈;論地域,你可以看到南極鱈、阿拉斯加鱈、太平洋鱈;論顏色,你可以找到黑鱈、銀鱈、白鱈。光看名字,它們好像都是“一家人”,但真的追溯起來,沒準你吃到過的“鱈魚”,都不是真正的鱈魚!

真鱈魚,“根正苗紅”的純正鱈魚

想要辨別假鱈魚,咱們首先要了解下真鱈魚是個什麼樣。

純正的鱈魚,指的是鱈形目鱈科鱈屬的魚類,鱈屬下共有三種魚,分別是大西洋鱈魚(Gadus morhua)、太平洋鱈魚(Gadus macrocephalus)和格陵蘭鱈魚(Gadus ogac),它們三位是“根正苗紅”的鱈魚(Cod),也被稱為真鱈魚。

雖說都是真鱈魚,但大西洋鱈魚出名較早,也最有群眾基礎,尤其是在歐洲人眼裡,其他鱈魚都只能算是果腹,只有大西洋鱈魚才稱得上是美食。

正因太受吃貨們歡迎,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大西洋鱈魚都是重要的國際貿易貨物,豐饒的鱈魚資源就像一座海上金礦,引得西班牙、英國、法國等眾多歐洲國家踏上“掘金之旅”。

後來隨著捕魚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擴大,人們漸漸發現大西洋鱈魚竟然不夠捕了,各國只能將船開向更遠的海域,爭奪日益金貴的鱈魚資源。

魚紅是非多,這鱈魚資源爭著爭著,不免就有爭急眼的那天,其中的代表國家就是英國和冰島。

冰島自1944年獨立後,捕鱈業就成為其主要的經濟產業,可誰知,英國等鄰國居然把漁船開到了自家門口,這搶飯碗的事怎麼能忍?於是冰島自己給自己畫了片專屬捕撈區,還派海軍保護著,誰都不許踏足。

這個舉動可把英國給惹毛了,“你一個彈丸大的冰島不講武德啊”,就此兩國海軍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較量,今天你扔我一個炮彈,明天我給你漁船下黑手,後來經過歐共體調停雙方才罷手。

這場衝突史稱“鱈魚戰爭”,也正是這個事件奠定了國際上海界的200海里劃分線,到今天這一概念已成為國際通則,由此可以看出,吃貨們的力量真的不可小覷。

但大西洋鱈魚如今已經被人類捕成瀕危魚種,嚴格限制捕撈量了,所以眾位吃貨們想吃鱈魚的話,建議您往下看。

相比大西洋鱈魚,真鱈魚中的另外兩位,命運就平淡多了。

先說說太平洋鱈魚,聽名字估計大家也能猜出來,它生活在太平洋海域,也就是說,太平洋沿岸國家,想捕到它並不是什麼難事。我國的黃渤海就是太平洋鱈魚的產地之一,漁獲量還不少呢!

既然如此,為啥咱們都沒咋聽說過它的“美味傳聞”呢?主要是因為太平洋沿岸國家都沒有歐洲人的那種“鱈魚情節”,對這種魚不感冒,加上過去的保鮮技術也不是很好,膠東一帶的沿海居民一直都覺得它是一種低檔魚,還給它取了個“大頭腥”的綽號。

至於格陵蘭鱈魚,它的分佈範圍本來就格陵蘭周邊海域那麼大,數量也不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市場上很少能見到它的身影。

銀鱈魚,借鱈魚的名,卻比真鱈還出名

說真鱈您可能還很陌生,說銀鱈魚估計很多人就熟悉了,畢竟長久以來,它才是大家心目中最熟悉的鱈魚,也正是因為它,“鱈魚”這種食物才得以成功出圈,圈粉無數的。

味庫海鮮教你分清真鱈魚、銀鱈魚、假鱈魚

可實際上呢,銀鱈魚和真鱈真是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它只是一個商品名,生物學上根本沒有“銀鱈魚”這個分類。

一般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銀鱈魚”大概有兩種,一種是裸蓋魚(Anoplopoma fimbria),也叫黑鱈、藍鱈,它在分類上屬於鮋形目黑鮋科裸蓋魚屬,分佈在北太平洋兩側,因為世界上大部分裸蓋魚都在阿拉斯加上岸加工,因此也有人稱它為阿拉斯加黑鱈魚。

另一種是南極犬牙魚,它下面主要有小鱗犬牙南極魚(dissostichus eleginoides)和莫氏犬牙南極魚(dissostichus mawsoni)2個經濟種,分類上屬於鱸形目南極魚科犬牙南極魚屬,人們常說的法國銀鱈魚就是它。

味庫海鮮教你分清真鱈魚、銀鱈魚、假鱈魚

雖然這兩種魚光有鱈魚之名卻無鱈魚之實,但並不影響它們以“銀鱈魚”這個身份出人頭地,畢竟肉質和口感是真的好,除了主骨沒有肌間小刺,營養價值也不輸真鱈。而且它們還是米其林大廚的心頭愛,點綴上幾段萵筍和一小把黑胡椒,就足以撐起米其林菜品的名頭。

味庫海鮮教你分清真鱈魚、銀鱈魚、假鱈魚

和真鱈魚的切塊不一樣,銀鱈魚一般是圓切的,解凍之後記得用廚房用紙先吸吸水,這樣做出來的菜品肉質會更緊緻些,做寶寶輔食也沒問題。

黃線狹鱈,真鱈的“遠方親戚”

除了以上幾種鱈魚外,市面上還流行著一種更親民的“鱈魚”,既沒有大西洋鱈魚那麼少見,也沒有銀鱈魚那麼貴,而且和真鱈還算是“遠方親戚”,它就是鱈形目鱈科狹鱈屬的黃線狹鱈,也就是日韓電視劇中常出現的明太魚。

別以為這魚很陌生,其實咱們大多數人都吃過,你在金拱門和KFC吃到的鱈魚堡,原料就是它,而且它還是製作蟹棒的主料,雖然肉質、口感一般,但贏在非常便宜,淘寶上幾十元的一抓一大把。

油魚,混淆視聽的假鱈魚

上面說的無論真假,都可以說是值得一吃的“鱈魚”,但接下來要介紹的可就真是實實在在的假鱈魚了,它們就是鱸形目蛇鯖(qīng)科的兩種魚——異鱗蛇鯖(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和棘鱗蛇鯖(Ruvettus pretiosus),別名叫油魚。

“高度相似”的長相,“高仿”的味道,搖身一變就成了餐桌上的名貴魚種,在冒名頂替這件事上,油魚可是專業的!

單看外表,你很難將它和其他鱈魚分辨開來,但這種魚吃過之後才知有“多刺激”,如果一次攝入過多,它就會引發腹痛、噁心、嘔吐,最終的結果就是拉出一堆油。

人體能分解吸收的油脂有很多,卻唯獨消化不了油魚體內的蠟酯,而且蠟酯不會因為烹飪或者冷凍而分解。

通常人類食用的蠟酯低於6盎司(約170g)時是不會有反應的,但油魚的重量中,有40%以上都是蠟酯,整塊肉就是一塊油。所以,如果你吃下500g的油魚,就可能排出大約100g的“魚油”,油魚“基佬快樂魚”的名號也正是源於此,此處省略一千字……

據瞭解,油魚在外國多作工業用途,很多國家直接把油魚列為禁止進口的魚類食物。早在明代,實在的李時珍就直接在《本草綱目》中把油魚標成了“瀉藥”。

因此,作為普通人,請你永遠不要嘗試吃油魚,即便它很美味,如果不小心吃了,也請謹慎放屁,並多準備幾條內褲,畢竟嘴上一時爽,菊部火葬場,油魚不會給你的括約肌任何補救機會。

因為油魚和鱈魚實在太像,口感也差不多,無良商家們常常拿油魚以次充好,冒充銀鱈魚,連馬伊琍也中過招!而且,超市中的鱈魚大多都是切成橫片販賣,普通消費者要想辨認出鱈魚還是油魚,難度係數直線上升。

不過為了少跑幾次廁所,我們也不能放棄嘛,味庫君為大家總結了幾個【辨別油魚的小竅門】,希望能幫大家“避雷”:

1)看價格,市場上10多元一斤的鱈魚片都不可能是真正的銀鱈魚;

2)看口感,鱈魚肉色較淺、口感甜滑、入口即化,而油魚肉質較硬、肉色比較暗淡,用油煎熟後有肉香味,吃起來十分地油膩,口感較差。

3)看肌理,真正的鱈魚撕下魚皮,肉質層有類似鬍鬚的淺褐色斑紋,身體中間有一條明顯的線,而油魚則沒有。

如果你實在不會挑,那也沒關係,味庫海鮮幫你精選了一款真·銀鱈魚——澳洲深海銀鱈魚片,它捕撈於澳大利亞深海低溫捕撈區,純淨天然無汙染。

味庫海鮮教你分清真鱈魚、銀鱈魚、假鱈魚

由於海水溫度極低,魚的生長速度也非常緩慢,因此在魚肉中累積了豐富的DHA和蛋白質,比普通深海魚更營養,不僅有助於寶寶的成長髮育,對中老年人來說也是強身健體的天然補品。

而且,所有的銀鱈魚在捕撈後都即刻進行了清理,並急凍鎖鮮,將肉質最好的中段完整冷凍,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質的彈性和營養,有效避免二次汙染,全程冷鏈直達使用者餐桌。

每塊鱈魚塊,都切割為適宜的大小,邊角碎料一律去除,片片精選,特別實在。一塊就是一餐的量,與家人共享剛剛好。

味庫海鮮教你分清真鱈魚、銀鱈魚、假鱈魚

要說銀鱈魚的吃法,味庫海鮮最愛的就是香煎啦,不僅吃的時候十分享受,光是看著魚肉滋滋地冒著油花就足夠吸引人的了,把做法分享給大家,回家就可以做哦!更多海鮮美食可以關注味庫海鮮微信公眾號。

味庫海鮮教你分清真鱈魚、銀鱈魚、假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