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IP,“搶錢波特”憑什麼跨界一次爆一次?

新手遊《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一上線就爆火,除了哈利波特粉絲們的支援,還憑藉遊戲可玩性收割了許多非哈迷玩家。而近日,《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陷入了“辱女”的風暴漩渦中,其原因是有玩家表示在遊戲戰鬥中,女性角色遭受攻擊後會出現很怪異的表情,並且會吐出舌頭,這一表情是對女性的不尊重。針對玩家們的質疑,“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工作室”官方微博迴應稱,女性巫師受擊後吐舌頭是遊戲動畫BUG導致。對此官方解釋,網友們的態度並不一致。

作為一個《哈利波特》IP粉,我最近覺得自己被割的有點狠了。

與其說是《哈利波特》不如說是“搶錢波特”來的更為確切一些。入駐主題樂園,北京環球影城哈利波特區三把掃帚餐廳排隊一小時起步;出樂高套組,霍格沃茨城堡和對角巷套組頻頻刷爆社交媒體;出遊戲,不僅有今年上線的手遊《哈利波特:魔法覺醒》,明年還將在steam上線4A大作《霍格沃茲:遺產》……哈迷直呼傷不起,卻又樂此不疲。

同是IP,“搶錢波特”憑什麼跨界一次爆一次?

以我個人為例,除環球影城搶不到票先按下不表外,我今年在此IP上的花銷就達數千元,買立體書,買泡泡瑪特&哈利波特聯名盲盒,買哈利波特樂高套組,最要命的是在《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上,我一個不玩遊戲的人,為了抽金卡氪金上頭花了數百元,要知道這個遊戲才上線僅僅一個月啊!

為什麼《哈利波特》IP對粉絲有這麼大的吸引力?為什麼這個IP的襲擊能力如此強悍?今天我們就從IP營銷的角度進行分析。

01

純粹受眾與介質受眾

想要了解哈利波特的傳播路徑,首先要做一個定義的區分,也就是所謂的“大眾”和“受眾”之間的區別。這兩個詞屬於不同的話語範疇,一個是社會學領域,一個是傳播學領域。

世界著名的傳播學者丹尼斯·麥奎爾曾談到:受眾是社會環境和特定媒介供應方式的產物。如果追溯起受眾的起源,怕是要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那些集聚在一起觀看現場表演或經濟的城邦觀眾,可能才是手中的最原始雛形。

同是IP,“搶錢波特”憑什麼跨界一次爆一次?

而隨著電影的發明和影院放映方式的出現,才創造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受眾。數以百萬級的人們一起分享相同的、經媒介傳播的情感和體驗。

內容想要迎合受眾,首先必須要在瞭解受眾自在性、自主性、自述性以及歸屬性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引導。

尤其是隨著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資訊量大、傳播速度快已經成為了所有媒介都要面對的問題。當我們將受眾按照其對於將資訊傳遞下去的意願進行劃分時,我們可以發現《哈利波特》IP巧妙地將大量的“純粹受眾”轉變為了“介質受眾”,近一步提高傳播性。

所謂純粹受眾是指傳播過程中的終極受眾,在他們收到資訊之後就不往外傳播了。相對而言介質受眾則擁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資訊的接受者同時也是資訊的傳播者。相對與其他IP而言,哈利波特的介質受眾更多,構建起的文化圈更為廣大,群體共性與歸屬性也更強,影響力也隨之進一步提升。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北京環球影城,社交媒體上模仿度最高的IP非哈利波特區莫屬。畢竟COS霍格沃茲的學生難度低,穿上袍子就能變,比起當個要

上彩繪才能變

身的小黃人、要穿機甲服才能變身的變形金剛而言,當個美美的魔法生不香嗎?

同是IP,“搶錢波特”憑什麼跨界一次爆一次?

02

哈利波特IP的獨特吸引力

作為哈利波特伴隨長大的一輩人,《哈利波特》與其相關衍生品所帶來的生活影響,不僅是可吃、可玩、可分享這麼簡單,它是一種由溝通語言和語境構建起的文化語境。“真想給你個阿瓦達啃大瓜”“嗅嗅都沒你這麼秀”“GGADYYDS”等等,如果不是對《哈利波特》構建的魔法宇宙有一定了解的話,很難理解併產生共鳴,這就是《哈利波特》IP的獨特魅力之處。

首先,它構建了一個小眾獨歡的精神烏托邦。

在這個魔法世界裡你可以不再是被學習成績、瑣碎家務、工作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人,而是一個因為“貓頭鷹迷路了”而延遲入學的魔法學生。從線下的圖書和遊樂園,到線上的電影和遊戲,你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精神烏托邦寄託處,讓魔法緩平焦慮與不安,得到更為純粹簡單的快樂。

同是IP,“搶錢波特”憑什麼跨界一次爆一次?

其次,它維護了一個多段體驗的魔法朋克世界。

哈利波特》剛上市的時候是作為一本兒童童話面世的,其正反面角色也有很明顯的臉譜化現象。但隨著系列電影的上市,你會發現不僅色調越來越黑暗昏沉,其所展示的魔法宇宙也滿滿展露出了陰暗面,每個角色也都變得更為豐滿。從面對兒童的小說讀物到面對成人的影視作品,哈利波特可以給不同階段的人都帶來新鮮感,這也極大程度上擴充套件了IP的受眾範圍,讓IP可以超越文化、地域和年齡的限制,引爆全球。

最後,它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完整世界觀。

“搶錢波特”這個外號其實離不開哈利波特前世界觀的構建,從馬人、獨角獸、嗅嗅等魔法動物,到波特家族、馬爾福家族、布萊克家族等家族關係網構建,再到坩堝、魔法書籍、魔法道具、魔法咒語、魔法運動等細節打造,不僅賦予了“魔法宇宙”更強的說服力,也為其的周邊開發塑造了堅實的基礎。

同是IP,“搶錢波特”憑什麼跨界一次爆一次?

哈利波特作為一個世界性IP,其獨特魅力掀起的文化潮流值得每一個營銷人學習,為了全方位展示魔法世界的魅力,透過多形式、多途徑、多維度宣傳,有利於在各個群體中傳播。

03

哈利波特蘊藏的IP趨勢

基於西方魔法體系,卻又擁有了全新不同的內容意識,將傳統民間傳說內容加以創作改造形成獨樹一幟的內容IP風尚,哈利波特的成功背後也有爆火IP趨勢值得思考借鑑。

簡單的復刻性。

哈利波特最值得傳播的一點就是其內容的便於傳播,拿根筷子都可以當魔杖上短影片平臺拍攝一段短影片內容的時候,創作的門檻被無限降低,越來越多的人捲入其中。這個趨勢今年也在爆火生存電視劇《魷魚遊戲》的傳播思路上得到借鑑。實際上類似的影視作品並不在少數,《彌離之國的愛麗絲》、《動物世界》等等為什麼沒有達到同樣的破圈效果?原因就在於《魷魚遊戲》中的遊戲實在是太簡單了,老少皆宜,不需要數學運算能力,撲克牌技藝高超,運動體力過人,甚至都不需要太大的場地,在家或者自己一個人都能夠進行嘗試,這也就讓純粹受眾變身成為介質受眾的可能性大幅提升,簡單的復刻性給傳播留下了種子。

同是IP,“搶錢波特”憑什麼跨界一次爆一次?

內容的持續性。

國外與魔法相關的IP不止《哈利波特》一個,《指環王》同樣也是極為優秀的奇幻類作品,為什麼沒有像哈利波特一樣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呢?原因就在於內容的持續性。指環王三部曲上線後,很少能夠再見到相關作品,而從2001年到2011年,《哈利波特》系列幾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電影,當最後一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映結束後,相關衍生作品,《神奇動物在哪裡》火速接棒,其第二部作品更是邀請了好萊塢著名影星約翰尼德普參演,話題度和內容討論度並未隨著《哈利波特》系列落下帷幕,魔法宇宙逐步壯大的同時,一方面吸引新的粉絲,另一方面不斷強化老粉絲的認知,保持新鮮感,長盛不衰。

IP的包容性。

正如前文所述,《哈利波特》中所構建的魔法世界世界觀相對穩定,它擁有一個完整的內容閉環,這就讓周邊產品的創作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間,對比同類電影《指環王》除了佈局遊戲,其他的衍生內容和商業開發幾乎停滯,在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下慢慢被消費者遺忘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更何況網易(NTES。US)2020年6月宣佈與華納兄弟互動娛樂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策略手遊《指環王:開戰》,如今還在開發當中,要知道同屬網易旗下的《哈利波特》已經上線多月,掀起多番社交新話題了。

跨界的延展性。

出身於兒童讀物的《哈利波特》系列最大的優勢就是其內容的跨界延展性更高,沒有那些史詩鉅作那麼高的理解門檻,小學生也可以讀的津津有味,受眾範圍的擴大也帶來了其衍生品範圍的擴大。從圖書到遊樂園,從盲盒到樂高,《哈利波特》不僅在陪伴80、90後成長,同時也積極跟進娛樂消費方式更加前衛的Z世代,不斷推出符合當下年輕人口味的周邊產品,在迎合原有粉絲消費需求的同時,滿足不同人群的購買需求。

同是IP,“搶錢波特”憑什麼跨界一次爆一次?

20多年的時間,《哈利波特》從一個兒童讀物變成了在全世界掀起文化新潮的熱門IP,由一小撮人的“圈地自萌”到成為主流文化中的一個內容分支,這段路程走得非常艱辛,但也異常成功。隨著國潮文化的崛起,中國也湧現了不少諸如《哪吒》、《非人哉》、《快把我哥帶走》的優秀IP作品。

未來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本土IP擁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塑造全球性的文化影響力,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編輯:木木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