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歐洲發新車:賣車是其次,秀實力才是本心

比亞迪又雙叒發新車了,不過不是在國內,而是放在了素有“汽車發源地”之稱的歐洲。就在9月28日,比亞迪召開線上釋出會,宣佈面向歐洲多國發布三款車型BYD HAN、BYD TANG和BYD ATTO3,分別對應國內的比亞迪唐、比亞迪漢和比亞迪元PLUS。在活動中包括王傳福在內的比亞迪諸多高層也悉數出席,不難看出比亞迪這邊也相當重視本次的歐洲釋出會,希望能夠靠三款新車為歐洲市場注入更多的活力。

比亞迪歐洲發新車:賣車是其次,秀實力才是本心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方)

實際上,這並非比亞迪首次在歐洲市場釋出產品,先不論商用車型的建樹,此前比亞迪就已經在歐洲市場上佈局包括比亞迪唐等中高階車型,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如果說此前比亞迪在歐洲的動作是“小試牛刀”,那麼這次一口氣釋出三款主力車型則可以理解為“大舉進攻”;如果比亞迪可以順利地在歐洲市場創出一些成績,也算是為後續的出海探明瞭道路,找到了“成功公式”。

比亞迪“出海”動作頻頻

今年以來,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比亞迪在海外發布新車的訊息,甚至可以說比亞迪已經成為了國產汽車品牌中“出海”最積極的那一個。

今年年初,比亞迪元PLUS正式釋出,不過除了在國內上市外該車也改名為ATTO3同步在澳大利亞上市,隨後正式成為比亞迪進軍海外市場的主力車型。

3月22日,有媒體報道比亞迪DM-i車型首次獲得海外訂單,首批共500輛秦/宋的DM-i車型將出口哥倫比亞,而比亞迪也早已在該市場推出比亞迪漢,並會在未來引入更多型號。

7月5日,比亞迪官方宣佈和汽車經銷商集團Louwman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開拓荷蘭新能源汽車市場;7月8日,比亞迪ATTO3(也就是元PLUS)在新加坡上市;同月,比亞迪宣佈三車進入日本市場;7月28日,比亞迪官宣將參加巴黎車展,或許這就是為現在新車登陸歐洲市場做鋪墊。

比亞迪歐洲發新車:賣車是其次,秀實力才是本心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方)

實際上,除了比亞迪外中國車企“出海”也已經成為潮流,傳統車企中的上汽名爵(MG),新能源車企中的小鵬、蔚來均有一定的出海動作,在我們看來當前的確是中國車企佈局海外的絕佳機會。

首先一點,2021年底全球新能源車銷量佔比首次突破10%大關。

而最新資料則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達到422萬臺,而其中有超過6成來自我國:達到260萬臺,創下歷史新高。同時,我國的新能源車滲透率也居世界前列,達到了21。6%,遠超全球平均水準。

這幾個資訊組合到一起我們可以發現,在全球新能源車銷情不斷轉好的情況下,中國車企在產品理解、市場配套銷售方面均有著更豐富的經驗,這種情況下積極地走出去將成熟、體驗出色的新能源車帶到增量市場中,的確更有機會取得成功,開闢新的增長曲線。

第二點,“引領行業”級別的產品水準,給中國車企帶來信心。

我們可以發現,車企出海雖然不是新話題,但相比起早年間中國車企將出海物件鎖定為相對落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如今的中國車企更多是把目光放在了發達市場,如歐洲、日本等等。這種變化的直接導因自然是產品力的變化,簡單來說現在的中國汽車,尤其是新能源車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和海外頂級產品一較高下,無論是體驗還是技術指標都有可取之處。

比如說,在新能源領域比亞迪既有全球領先的DM-i混動系統,也有刀片電池、e平臺3。0等電氣化核心技術,自然有底氣在高階市場和世界各地的車企一較高下。

至於最後一點,則是競爭對手們的遲疑,給了中國廠商“反殺”的機會。

實際上,全球範圍內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傳統車企的新能源、電氣化產品表現並不出色,甚至說有些“不思進取”,這也給了中國新能源廠商,尤其是比亞迪這種頭部廠商絕佳的進攻機會。

舉個例子,在歐洲市場中電氣化比較積極的大眾,旗下銷售的ID。系列純電車型無論是續航表現、輔助駕駛功能還是價格都沒有明顯的競爭力,哪怕在已經有一定品牌加分的情況下,銷量也不及比亞迪等新能源品牌的九牛一毛。因此,這樣的產品實力差距很容易成為比亞迪等品牌進軍海外市場的“法寶”,就如國產智慧手機能夠在歐洲、南美、東南亞市場輕鬆取得銷量優勢一樣,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在海外市場也有機會憑藉絕對的實力差距取得市場佳績。

只不過,在諸多海外市場中歐洲的意義非同凡響,尤其是“汽車發源地”德國,新能源車滲透率頗高的挪威、法國等地,如果比亞迪能夠順利在這些市場取得一些成績,相信能夠讓未來的出海之路變得更加平坦。

為什麼能在歐洲找到“出海成功公式”?

歐洲市場情況非常特殊,對廣義上的汽車而言,“BBA”三巨頭均來自歐洲,他們對全球汽車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對於這些地區的消費者來說一般的產品自然“不入法眼”,想要和“BBA”和其他歐洲品牌正面交鋒搶佔份額,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而來到新能源領域,雖說傳統車企大多有著“船大難掉頭”的難題,競爭力普遍不強,但畢竟全球範圍內最積極探索新能源轉型的幾個頭部車企,都在歐洲。比如說大眾、比較說賓士,還有很多盤踞在歐洲市場的新能源車企,他們的存在對有志於出海並做出成績的中國車企而言,有著“試金石”一般的價值。

基於此,我們總結出比亞迪加碼歐洲市場的第一個價值:檢驗成色。

雖說中國新能源車的勢頭非常猛,但在海外市場還達不到“風捲殘雲”的氣勢,甚至在本次比亞迪釋出新車之前,大多數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的表現並不出彩。

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7月歐洲新能源車銷量Top20榜單中無任一中國品牌的產品入選,而銷量最好的幾款車型,比如菲亞特500e、大眾ID。4、斯柯達Enyaq等等,在國內要不是沒有上市(名不經傳),要不就是口碑/銷量一般。個人認為,論產品力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新能源車自然更勝一籌,但這種“好”並沒有得到歐洲市場的認可,最根本原因是市場缺位,導致消費者認知不足。

另一方面,出海也是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謀求更高話語權的行為之一,如果比亞迪的新車能夠在銷量上有所突破、被挑剔的歐洲市場認可,相信也更有利於提升比亞迪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地位。

比亞迪歐洲發新車:賣車是其次,秀實力才是本心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方)

而第二個價值我們認為是“取長補短”。

可以這樣理解,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車企能夠在國內取得不俗的銷量成績,除了技術本身的不斷突破、整車製造水準的不斷提升外,也和定製化的產品設計、符合本土需求的營銷/銷售服務有關。舉個例子,中國消費者喜歡大車、對大空間更喜愛是行業共識,但在歐洲消費者卻又喜愛小尺寸車型。當車企從A市場切換至B市場,其產品思路很有必要發生變化,針對不同的市場做適配。

只不過,對一家國際化企業來說不能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毛病,而是總結出適應目標市場消費需求的方法論,將不同市場之間的產品、政策適配成本進一步降低。比如說,比亞迪可以透過新車佈局快速摸清使用者需求,瞭解歐洲不同市場中消費者在購買渠道、營銷感知等領域的喜好差異,在做針對性的適配。

最終,比亞迪能夠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實現“取長補短”,在產品設計全球化、營銷服務全球化等方面繼續累積經驗,最終轉化為高效、可行的全球化方法論,為未來進入更多陌生市場做好理論準備。

而第三個價值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建立口碑,而且是全球口碑。

歐洲作為中國、美國之後的第三大新能源車市場,更是全球新能源車車企的必爭之地,如果能夠在其中取得成績,必然能夠極大地提升比亞迪在全球範圍內的知名度,提升品牌聲量。

誠然,比亞迪的新能源足跡已經遍佈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城市,但也需要在重點市場中取得成績,從而登上世界的大舞臺。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子,特斯拉作為美國企業十分懂得在世界範圍內“刷存在感”,其足跡遍佈全球每一個角落,尤其是在中國、美國和歐洲三大市場均有不俗成績,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認同感。

比亞迪作為勢頭正勁的中國新能源車企業,實際上要做的事情和特斯拉差不多,現階段進入美國市場仍有不低的壁壘,但已經成功在中國成為絕對頭部,換言之歐洲會是真正的“兵家必爭之地”,將會決定一家頭部企業能否順利地走好“全球化”這條路。

小雷可以大膽推測,本次推出三款新車只不過是“前戲”,未來比亞迪必定會加大在歐洲佈局的力度,將更多的產品帶到歐洲市場。其中,小雷認為比亞迪海豚就是更完美契合歐洲市場的車型,尺寸小但是空間大,操控不錯而且科技配置較強,非常有希望得到歐洲市場歡迎。總而言之,中國車企積極走出去始終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比亞迪這種擁有出色技術實力的企業,小雷也希望中國新能源車能夠復刻當年中國智慧手機的輝煌,真正地成為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