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舌尖上的桑葚如期而至

春季萬物萌生,一切都是嶄新的樣貌和味道,當季時令的蔬果自然都脫不開新鮮二字。

四五月正是桑葚成熟進行採摘的時節

,那以深紫色打底、透露著些許紅與黑的飽滿果實,咬一口既酸又甜,果汁清冽又有淡香。

在春天,舌尖上的桑葚如期而至

來自攝圖網

童年時每到春夏我家都會採購一兩次桑葚。那顏色會漸漸染到唇齒和手指,吃得久了,縱是一番辛苦清洗也會留些痕跡。我們那邊方言叫它“桑仁兒”,後來讀書了發現寫法其實是十分陌生的桑葚,再翻翻厚重的新華字典,發現這個葚字竟是多音字——在“桑葚”中讀shen,而“桑葚兒”中讀ren,這一發現讓我更加覺得這小果子不僅好吃,還十分有趣。

在各地,關於桑葚的叫法可謂奇趣多樣——桑果,桑棗,桑泡兒,烏椹,都是那小玩意兒的名字。我國是絲綢之邦,有著悠久的桑蠶文化歷史,桑葉用來喂蠶,桑樹的果子則甜蜜了人們的口腹,鳥兒也喜歡來啄食這一口鮮果——《詩·衛風·氓》中寫道: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在春天,舌尖上的桑葚如期而至

來自攝圖網

桑樹在我國南北方均有廣泛種植,南方的果期比北方更早,一般三四月就可以品嚐新鮮的桑葚,而北方則要耐心等待到五六月份。桑葚通常被作為水果直接食用,也有用來釀酒的用法,《唐本草》中也將它作為藥材收錄。

在春天,舌尖上的桑葚如期而至

來自攝圖網

希臘傳說裡也有桑葚的身影。關於桑葚為什麼是這個顏色,有著這麼一個故事——說原本桑葚是白色,有一對戀情受到阻撓的戀人偷偷出來幽會,女方為躲避獅子藏入白桑椹旁的洞中,男方趕到時發現獅子正在撕咬面紗,以為愛人遭到毒手,痛不欲生當即自刎,鮮血將面紗和桑葚果子染成紅色。女方不久後從洞中出來一探究竟,明瞭真相後亦追隨愛人而去。而為了紀念二人流血的愛情,白桑椹從此便成為了紅色。

——這不靠譜的傳說,讓小小的可愛桑葚莫名蒙上了幾絲悲情的氣息。

桑葚剛掛果未成熟前是綠色,成熟中變紅,而

深紫色則是完全成熟的訊號

——很甜了,可以吃啦!市售桑葚為了預留出運輸售賣的時間,無法等到桑葚成熟得恰到好處,只能提前採摘。我的上一輩每每吃到成熟度不佳的桑葚時,便要提起他們幼時家裡就有桑樹,要吃桑葚只要自己去摘,挑選的都是些夠熟夠甜的果子。

在春天,舌尖上的桑葚如期而至

來自攝圖網

我在幾年前一次和朋友一起爬山,朋友停下來指著一棵樹跟我說,那就是桑樹。桑樹低處的桑葚早就被之前的爬山人摘走了,好在朋友身手敏捷,爬上高處摘了些果子下來。最飽滿最成熟的果子早就被慧眼的鳥兒們享用過了,我們吃得都是些微酸的——但因為這是意外的天降鮮果,好吃程度一下子套上了不小的光環。我們一路走走吃吃,回去的時候嘴巴和衣服上難免沾了些黑紫色,看上去倒像是在山上狠狠摔過幾個跟頭。

如今大規模商業種植桑葚的並不多,在這種一年可以吃到好幾季草莓的日子,想吃桑葚依然還是要等待時節。因此每到了桑葚盛產的季節,偏愛這一口味的吃貨們不妨趁著果子新鮮、價格宜人,多買些回來,吃到滿足後可以做成

桑葚醬或者桑葚酒

,在白糖和酒的幫助下把這種果味多留些時日。

在春天,舌尖上的桑葚如期而至

來自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