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臊子面:臊子面界的扛把子,它說第一沒面敢說第二

岐山,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東北部,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岐山這個名字,有些朋友可能從別的地方聽說過,特別是喜歡歷史的朋友——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王朝,便是源於這裡。只是當時只有因岐山而命名的西岐,卻還未出現現今的岐山縣。

三千餘年的歷史文化遺韻,造就了岐山人民淳樸的民風,這

岐山臊子面

便是岐山人的一大文化體現。

岐山臊子面:臊子面界的扛把子,它說第一沒面敢說第二

別的地方其實也有臊子面,但一般只講究臊子而不講究面。可岐山臊子面不一樣,它是既講究臊子,也講究面,面和臊子有一樣不對,那就不能叫岐山臊子面。

首先一點,岐山臊子面,得是湯麵。別的什麼肉臊子、素臊子幹拌,都沒岐山什麼事兒,只是陝西這地界兒比較普遍的吃法而易。

再者,岐山臊子面的面不同,粗了、細了、厚了、薄了,都不行。不認識岐山臊子面的朋友們,光從面的形態便可基本辨認這一碗岐山臊子面正不正宗。

岐山臊子面:臊子面界的扛把子,它說第一沒面敢說第二

但說到底,岐山臊子面最重要的,得是臊子湯。臊子湯作為岐山臊子面的靈魂,它做得好與壞,決定了這碗麵最終呈現出的好與壞。

做這臊子湯,得分幾步走。

這第一步,是肉。選肥中帶瘦再帶點兒皮的豬肉,將肉切成薄碎片,下入燒開的油鍋,火候適中,不急不緩,不斷攪拌翻炒。待約三分熟時,加入薑末去腥,再加入適量食鹽。待約六成熟時,加醋,七成熟時加醬油、花椒等調料。待九成熟時再加入紅辣椒粉,翻炒後略微燉一會兒,即可出鍋。

第二步,得是菜。岐山臊子面做臊子湯時用的配菜,有固定項,也有可選項。固定項主要有:木耳、豆腐、雞蛋、黃花菜、韭菜或蒜苗、胡蘿蔔、土豆等;可選項就多了,有加西紅柿的,有加西葫蘆的、有加茄子的……各色具備。

這裡我們只說固定配菜。取幹木耳溫水泡開,切碎備用;豆腐切薄片,下油鍋煎至黃色,切菱形備用;雞蛋煎蛋皮,切菱形備用;黃花菜溫水泡開,切小段備用;蒜苗切碎片備用;胡蘿蔔、土豆切小片備用。

肉臊子剛出鍋後,倒入胡蘿蔔、土豆,大火翻炒,放入適量食鹽。待半熟時,改文火慢燜,待快要燜熟時,加入花椒、味精等調料。

第三步是熬湯。一口大鐵鍋,加清水,大火燒開,陸續放入肉臊子及其他配菜,再加適量調料調味,調好味後煮沸,放蒜苗,臊子湯就熬好了。

臊子湯做好,接下來是面了(做的時候得先做好面)。

岐山臊子面用的麵條,必須是手工麵條,千萬不要拿外面賣的掛麵來應付,那就不對了。臊子面的麵條,需加鹼和好,再用擀麵杖擀薄、壓實,隨後用大刀鍘細。

下好麵條,撈進碗裡,然後澆上熱騰騰的臊子湯,這面就算是做好了。

岐山臊子面:臊子面界的扛把子,它說第一沒面敢說第二

岐山臊子面其實還離不開一樣東西,那就是

岐山醋

。如果說岐山臊子面的靈魂是臊子湯,那麼臊子湯的靈魂就一定是這岐山醋了。

岐山手工醋都是選用上好的純糧釀造,經由篩選、淘洗、粉碎、制曲、發酵、陳釀、出醋等多道工序精心釀製而成,具有極為獨特的風味。正是有了它,才有了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講究“面白薄精光,油汪酸辣香”。麵條細長而又薄厚均勻,臊子鮮香,湯味酸辣,的確是老少皆宜。

別看這一碗臊子面,現在幾乎天天都能吃上,而在以前,可是隻有婚喪嫁娶、逢年過節、宴請親朋的重要場合才能吃到呢。

岐山臊子面,究其歷史大致起源於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算是歷史極其悠久了,經歷了這麼多年各王朝的興衰,卻依然傳承下來,可見它的魅力與美味,是通過了時間的考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