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很多人都喜歡吃粉條,在東北,有一道有名的家常菜叫“豬肉燉粉條”,手工製作粉條的老手藝,少說也有千年歷史。像這樣站在開水大鍋前,一手端著十幾斤重的漏瓢,一手拍打瓢沿兒的場景,近些年已逐漸被機器取代。

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粉條多用紅薯粉製作,選個頭適中,完好無損的紅薯,放大缸裡清洗乾淨。

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洗好的紅薯,拉到磨粉機前,這個環節是機械化,以前沒有機械裝置的時候,都是用石磨套上毛驢一圈圈磨出來。

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粉碎好的紅薯,還得經過兩次過濾和沉澱,讓澱粉和紅薯渣徹底分離。

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分離出來的澱粉漿吊在袋子裡晾曬,等乾結成塊就成了澱粉塊兒,不過做粉條之前還要磨成麵粉狀。

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打漿糊,這道工藝是決定粉條質量的關鍵,加多少澱粉多少水,和成怎樣軟硬程度的麵糰,需要力氣,更需要經驗。

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開始漏粉條了,漏粉匠用一隻手和胳膊夾著大瓢,另一隻手不停的拍打瓢沿兒,這樣瓢裡的粉團兒就會順著瓢底的圓孔漏到開水翻滾的大鍋裡,瞬間凝固成無數條又細又長的熟粉條。

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熟粉條成型後,被迅速撈到旁邊的冷水缸裡,用手整理成束,穿在杆子上,然後再經另一冷水缸降溫,來回擺動,讓粉條充分散開不粘連。

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整理好的粉條,先掛在架子上晾,然後才拿到太陽底下暴曬。

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這是曬好的乾粉條,從紅薯到澱粉,再到粉條,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莊稼人的心血,在這個做粉條的季節裡,希望他們有個好的收成。

實拍農村純手工漏粉條,不禁讓人想起粉條燉菜。

粉條的吃法,不用教,相信每一個吃貨都不盡相同,呵呵,螞蟻上樹,酸菜粉條,豬肉燉粉條。。。,不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