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論道贈人言語要高明

那麼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全部內容了,歡迎留下你的想法,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列位看官,大家上午好,小編這廂有禮了,閒話不多說,我們略過前戲,直奔主題吧。

文 | 百川

有關言語,國學名篇《千字文》裡,有四句話:“言辭安定,聆音察理。貽厥嘉猷,勉其祇植。”直譯為言語措辭要安定,聽人說話要明理。贈人言語要高明,勉勵他人巧處世。

漢室宗親,南朝國戚,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了一批寫手,編撰的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裡面就記載了幾個有關言語的精闢小故事。

百川論道贈人言語要高明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魏晉名士、“四歲讓梨”的孔融,在十歲的時候,隨父親來到洛陽。當時的李元禮,是非常有名氣的大官,擔任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組織部長。

凡是到李府登門拜謁的,都是才俊名流或者是李元禮的親戚故舊,沒有這層關係,是走不通李府大門的。

百川論道贈人言語要高明

這一天,孔融來到李府門前,大大方方地對看門計程車兵說:“我是李元禮的世代親屬,我要進去”。看門人見此情景,就帶著孔融進來了,並且安排在前位就座。

可是,李元禮並不認識孔融。於是就問他:“我和你有什麼親屬關係,我怎麼不知道呢?”

孔融從容地回答:“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百川論道贈人言語要高明

我的祖先孔子孔仲尼,曾經拜您的先人李伯陽為老師。從這一點上來說,我與您之間,不就是世代通好的關係嗎?

李元禮聽完這句話,包括在他家裡的許多賓客,都對孔融的“言辭安定”,讚賞有加。

過了一會,另一名省部級高官陳韙來了。有人就對陳部長說了孔融的這個表現。陳韙卻不以為然:“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即有的人小時候可能很聰明,長大了卻未必如此。

百川論道贈人言語要高明

孔融聽後,不慌不忙地接上話說:“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意即可以想像,您小時候,一定是非常聰明的了。陳韙聽後,尷尬不已。

孔融長大後,成為“建安七子”之一,是魏晉時期最有名的文化人。他還當上了曹操的謀士,也算是高官厚祿。但是,孔融言語鋒芒畢露,在時政評論上,屢犯曹操忌諱,終於禍從口出,被曹操殺害了。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懼容。”

百川論道贈人言語要高明

孔融被捕那天,朝廷上下之人都很恐怖。當時孔融的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這兩小孩還像往常一樣,玩著石頭剪子布的遊戲,絲毫沒有害怕的表情。

“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孔融對執法使者說:“希望我的罪過,由我一個人來承擔,兩個兒子能否得以保全呢?”

百川論道贈人言語要高明

這時,孔融的兒子徐徐說道:“父親大人,您可曾見到過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果然隨後,抓他們全家的官兵就來了。

贈人言語要高明,勉勵他人巧處世。《世說新語》中,還記載了書聖王羲之的為官之言。這也許是歷史上僅存的,王羲之除書法之外的,與朋友交談的政治言論了。

“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

右軍將軍王羲之,與副總理級的太傅謝安,一起登上南京城樓。謝安極目遠眺,有求古尋論、散慮逍遙的歸隱山林之意。對於這樣一個級別的高官,竟然產生如此消極的享樂思想,王羲之當然要說話了。

“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

王羲之對謝安說:“當年,夏禹身為帝王,勤政為國,操勞國事,手腳都長了繭子。周文王從早晨忙到晚上,飯都沒有功夫吃,還覺得時間不夠用。”

百川論道贈人言語要高明

“如今,我們的國家,戰亂四起。人人都應當自覺地為國效勞。而空談荒廢政務,浮辭妨害國事,恐怕不是當前所應該做的吧。”

一言以濟世,一語以興國。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一位書法家,光是憑藉書法之技,而功名於世的。從王羲之上面的言語中,我們也能體會到,書聖強烈的愛國情懷。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詞雲:“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這說明了言語的重要性。說好話,會說話,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百川論道贈人言語要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