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點穴基本點穴手法

一、點法

1. 一指點法:

以中指端擊打在應取穴位上。操作時以中指為主,微屈掌指關節與指間關節,食指按於中指背面,拇指腹抵中指關節,無名、小指握緊。

2.三指點穴:

以拇、食、中三指為主,微屈掌指與指間關節,拇指腹抵食、中指末節,無名、小指握緊,拇食、中指指端著力於應取穴位上。

3.五指點法:

五指微屈掌指與指間關節,拇、小指及其他三指腹靠攏呈現梅花狀,五指指端著力於應取穴位上。

點法是點穴療法中的主要方法,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操作時,指端與穴位垂直,透過肩、臂、腕將力量作用於指端,有節奏地一點一鬆,要求穩和準。

二、按法

用拇指指端或螺紋面在穴位上著力按壓。操作時將拇指伸直,其餘四指扶持於所按部位之側旁;也可將四指握緊,拇指之近節緊貼於食指之橈側。本法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一般用力較大,對小兒和體弱者不應用力過重。

中醫點穴基本點穴手法

三、揉法

用手指、掌、魚際等部位對一定部位或穴位施以旋轉揉動,稱揉法。

操作時以前臂和腕部的自然擺動來帶動手部的迴旋轉動,手法柔和,頻率為每分鐘120次以上。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本法可分為單指揉、魚際揉、掌跟揉等。

四、掐法

是術者用拇指指甲在穴位上進行爪切的方法。操作時力量要由輕到重,切勿掐傷面板。常用於急救,以開竅鎮靜。

五、推法

用指的螺紋面、魚際或手掌跟等著力,在一定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運動,稱為推法。

操作時指、魚際或掌要緊貼體表,力量要均勻滲透,以區域性產生溫熱感為度。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能。適用於頭面、上肢、胸腹、腰背、下肢部。本法又分為指推法、魚際推法和掌推法。

六、拿法

拇指和食、中兩指,或拇指和其餘四指作相對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進行一緊一鬆的捏提,稱為拿法。操作時力量應由輕而重,和緩而連貫,著力點在指腹而不在指尖,頻率為每分鐘約60次。常用於頭項部或筋腱處。

七、摩法

以指、掌等貼附於一定部位上,作旋轉運動,稱摩法。操作時肘 關節應自然屈曲,腕部放鬆,指、掌自然伸直,手指併攏,動作緩和,均勻協調地運動,速度以每分鐘80次以上。常用於胸腹部。

八、捏法

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餘四指相對用力拿捏肌膚的方法,稱捏法。操作時雙手用力夾住面板捻起,用力提拿,雙手交替移動向前,要求均勻而有節律。施術時注意要將皮下組織一起提捏。本法常用於脊柱,又稱為

“捏脊療法”。用於治療多種小兒疾患,還可治療成人腹痛、月經病等。

九、一指禪

以拇指指端螺紋面或偏鋒為著力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部擺動和拇指關節屈伸活動,稱一指禪法。肩、肘、腕、指各關節必須自然放鬆,拇指要吸定在面板上,不能摩擦及跳躍,力量均勻深透,保持一定的壓力、頻率及擺動幅度,頻率為每分鐘120?160次。本手法注重內力的應用,施術時應注意外力與內力的和諧統一。本法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

十、拍打法

術者五指併攏,微屈,掌心呈空虛狀,拍打體表一定部位。操作時腕關節放鬆,用力要輕,拍打時要穩而有節奏,頻率為每分鐘100次左右。本法常用於腰背部。

十一、擦法

手掌、手指或魚際緊貼面板,稍用力下壓,並在施治部位 作往返擦拭,稱為擦法。操作時,動作要輕快疾速,壓力要均勻適當,勿過重,使皮下產生溫熱感為宜。適用於脊背、脅肋部。

十二、滾法

以手背面小指側部分著力於體表一定部位上,透過腕關節的主動屈伸外轉,使手掌連續來回滾動,稱滾法。操作時肩、肘、腕關節自然放鬆,以小指掌指關節背側為著力點,吸定於治療部位,不應拖動和跳躍,保持一定的壓力、頻率和擺動幅度,頻率為每分鐘120~160次。常用於四肢及腰背部。

十三、撥法

用指腹或偏鋒著力於筋腱部位來回撥動,稱撥法。操作時用力方向應與肌肉、肌腱走向垂直,如撥琴絃,力度宜適中。常用於四肢及腰背筋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