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們在南北戰爭中覺醒,影評《與魔鬼共騎》,說出戰爭的艱苦

1861年林肯就任為美國總統後,南部各州自組邦聯,內戰爆發。密蘇里和堪薩斯這兩州,正好處於南北方的交界地帶。在邊境上,親南方的支持者組成了游擊隊與北方作戰。這場戰事,於是從軍隊之間延燒到鄉親之間,電影《與魔鬼共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段歷史背景下。

少年們在南北戰爭中覺醒,影評《與魔鬼共騎》,說出戰爭的艱苦

美國南北戰爭的故事

雅克是個德裔的年輕小夥子,和傑克是一對哥兒們。他的父親反對蓄奴,本想送他離開,沒想到局面有變。北軍游擊隊趁夜來襲,縱火燒了傑克的家,殺了他父親。雅克在慌亂中救出傑克,兩人便相偕投入親南方的游擊隊。影片主要講的就是雅克與這群游擊隊的故事,他們善於騎射又神出鬼沒,被親北方的人稱為“鬼”。不過這部電影並非在講述內戰中的兩軍對陣,而是透過年輕人在看整個世道的變化。南北戰爭當然是對美國影響深遠,但對平民百姓呢?對雅克、傑克這些對時代全無左右能力的小卒呢?

少年們在南北戰爭中覺醒,影評《與魔鬼共騎》,說出戰爭的艱苦

殘酷的戰爭

電影故事的情節集中在兩件事上。一是“遊擊生活”。冬天漸漸來臨,游擊隊決定化整為零各自過冬。於是雅克、傑克、喬治、丹尼爾四人,在某個親南方家庭的協助下藏匿山中。丹尼爾是黑人,雖已非農奴,但他仍視舊主人喬治為名義上的主人。這段時間,傑克與年輕寡婦蘇莉有了戀情。可是不久,這個提供庇護的家庭被北軍偵知,當家的老父親被處死。為了報仇,眾人尾追北軍。混戰中,傑克受傷致死。

接著是攻城。游擊隊因細故進犯北軍掌控的勞倫斯城,四處縱火。當時城中沒有駐軍,只有市民。但游擊隊不分青紅皂白,見了男人就殺,連孩童也不放過。北軍隨後強力追責,游擊隊潰不成軍,喬治戰死。雅克與丹尼爾逃出重國,躲進蘇莉所在的農莊,最後與她結為夫婦。

少年們在南北戰爭中覺醒,影評《與魔鬼共騎》,說出戰爭的艱苦

追尋自由的信念

影片中老父親是堅定支援南方的,兒子為此陣亡,自己也因此橫死,但他認識到支撐在北方強大武器後面的力量。那是一種號召,一種銳意革新的氣魄,不單是針對黑人的人身解放,而且是針對白人的心靈解放。那時候雖然是武力決定政權,但新的時代精神已卓然成形,那就是自由與人權。此為繼承開國獨立運動而來的精神,但觸及面更深、更廣、更強大。追求自由的信念,不僅要從被殖民者傳向殖民者,從平民傳向貴族,從貧者傳向富者,而且要從上一代傳向下一代。人身自由重要,思想自由也重要。不論南方堅持祖先的傳統如何,若是違背自由就必須放棄,這是北方高舉的道德旗幟。

少年們在南北戰爭中覺醒,影評《與魔鬼共騎》,說出戰爭的艱苦

這個“將個體自覺置於群體傳統之上”的信念,如同一份“六經皆我註腳”的宣言,從此成為民族精神。雖然,北方人這層心靈的覺醒只是曙光,沒有繼續分享給印第安人,後來也沒能落實到國際政治,仍是一種“白人算、黑人算、紅人不算、出了國門也不算”的“普世”價值,但它畢竟響徹了宇宙,那份宣言在關鍵時刻帶給天下人希望的文告,均是在此餘緒中行生的。換句話說,北軍所揭的價值,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其盛大的國力而傳揚四海,促成了全世界各民族的連鎖反應,進而撼動了所有的舊文明。想想看,今天地球上還有多少人不認為受教育比拿頭、還是戰爭重要?

少年們在南北戰爭中覺醒,影評《與魔鬼共騎》,說出戰爭的艱苦

在戰火中成長的少年

雅克也在這個影響中。他在戰爭中成長,也在對自由的體會中成長。他本來只是個十六七歲的農場男孩,卻陰錯陽差地捲入戰爭。他不是為了蓄奴或廢奴而戰,他只是為了朋友。然而,這一卷入就脫不了身,他必須學著在血腥中活下去。若是沒有戰爭,他可能如他父親般做個長工,或是存錢買個農場經營。衝著友情,他變成亡命之徒,但最後保不住朋友,還間接害死了父親。屠城時,他為了一對無辜父子和隊友結怨,險些死於冷箭之下。這就是戰爭的面目:善人不得善終,因結出惡果然而,這些由命不由人的遭遇,也鍛煉出他的成熟。

少年們在南北戰爭中覺醒,影評《與魔鬼共騎》,說出戰爭的艱苦

當游擊隊殺紅了眼,還自認為是伸張正義時,他冷眼旁觀,救他能救的。當他和蘇莉在樹林中與仇家狹路相逢時,他沉著應變,及時保住了全家性命。最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放走了仇家。他寧願賭上條命,也要帶著不肯放棄的慈悲心活下去。他不再是冷血的游擊隊,他看透了“南軍殺北方狗、北軍殺南方狗”這種無謂的仇恨,勇敢地從“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恐懼中走出來。他只想帶著傑克的孩子、帶著蘇莉一同離開家鄉,遠遠地到加州重新開始生活。丹尼爾也是一樣。這分明是場解放黑人的戰爭,他卻偏偏加入南軍。他並非為了南方的訴求而戰,他單純是為了還一份情。因為喬治一向以禮相待,卻被北軍抄家滅門,於是他捨身以報。

少年們在南北戰爭中覺醒,影評《與魔鬼共騎》,說出戰爭的艱苦

戰爭的積極意義

北軍倡言的自由,是從外在加諸的。而雅克和丹尼爾所感受到的自由,是內在生髮的。兩人的身份在南軍中是異類,因為德裔和黑人按說都是傾向北軍的。正因為這種邊緣者的處境,所以當他們真正在乎的朋友一死,“到底所為何來”的荒謬性立刻突顯。一種理性的力量被反省出來,改變了他們。事實上不僅他們變了,蘇莉也變了,變得前倨後恭,能平等對待丹尼爾。農莊的白人也變了,變得肯與黑人同桌吃飯,肯替黑人收拾餐盤。見微知著,南方的社會已然不知不覺地變了。戰火肆虐下,生死都看開了,還有什麼不能看開,還有什麼傳統非堅持不可?這股巨大的反省力源於北方,橫掃南方,不僅來自外部,也起於內心,美國的民族精神自此而清明、凝聚、壯大,成為日後社會進步的原動力,這成為了戰爭罪積極的意義。

少年們在南北戰爭中覺醒,影評《與魔鬼共騎》,說出戰爭的艱苦

不過,並非任何戰爭都能找出如此正面的意義。在小說《水滸傳》中,政府的不義逼使一百零八條好漢聚義梁山泊。然而結黨之後,帶頭的拿不出經綸大計來扭轉社會病象,便據地為王成了游擊隊,只巴巴地盼著在既有的政壇中擠上一個位置。最後在權力鬥爭中,理想變成空想,好漢逐一滅亡,而國家原可賴以復興的生機也隨之斷折。

至於內戰在個人層次上的意義,依導演自述,實為一場“內心的戰爭”。南軍勝或北軍勝,對雅克和丹尼爾的差別並不大。烽火硝煙之後,對國家民族再崇高的意義都將遠離個人。這其中真正沉澱的、真正切身的,是它打開了人的內心桎梏,讓一個渺小的人堅強地走過個複雜的時代。